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109|回复: 1

张氏修谱乱象丛生须正视

[复制链接]

1145

主题

3252

帖子

40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2/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氏修谱乱象丛生须正视
国有国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史。各有所用,各臻其妙而不可缺。因为其从宏观到微观展示了亘古至今的中华民族全貌,是研究古今中国,传承文明,实现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重大工程。正因如此,此改革开放的40年来,各姓修谱方兴未艾。这既是睦族,也是齐族、旺族,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利国利民利族利己之大好事也。
    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但说到族谱,却是模糊性极大;到头来还是模模糊糊的文化认祖。比如,我们华人是炎黄子孙,但我就不相信都是两个男人能够生出亿万中国人来。我1999年参加梅州市嘉应学院客家学研讨会,有关修谱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对家谱并非十分重视,只是到了北宋的朱程理学兴起,大家才比较重视。但宋史疲弱,四处挨打,南宋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再后是民不聊生的短命的元朝,均无可能大规模的修谱。只是到了明朝中期,国泰民安,修谱从广而泛之。也只有从此时起的族系记录比较可信。而明末清季,动乱还不时出现,不少族系中间较长时间没修谱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只要有识之士稍加鉴别,在当今林林总总的族谱中,错漏与谬误乃比比皆是也。
    我自1989年起研究张氏,凡30载;同时涉猎其他姓氏。我发觉,各地修谱固然成绩斐然,但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未能广泛搜集资料,随便抄某一说法,造成谬误;二是态度不严肃,轻易捞个主编以“留名”;三是谁出钱多谁话事,穷秀才却被边缘化;还有的纯粹为了敛财,挂羊头卖狗肉。凡此种种,憾事颇多;乃至因先祖记录的谬误与分歧闹出许多矛盾与纠纷来。兴宁有一张氏新修族谱,开头一页写开基祖张启源是明朝人,儿子张熙却是元初生,让人笑掉大牙也!
    年代久远的客家人5次(一说6次)大迁徙,民不聊生,久不修谱,造成资料缺失大。比如,客家集散地福建宁化修于乾隆7年的张氏第一谱序言就说到:“然余张氏一族,自唐虞以迄於今……而各为一宗……即以吾宁化论,自邑以上……又不知凡几而可辨,而知者,则惟君政公一脉……凡属子姓,虽明其出自一宗而住址散,历年多一本万殊,渙矣!疏矣!乾隆六年冬……俾各持谱至一堂……始议合修总谱,以笃宗族……是以万殊究归一本也。”这样的乱接乱合,虽说是认祖祭祖扩大族众势力的合力所致,但实际上由血亲认祖普遍变成文化认祖了。现在要在混乱中恢复血亲认祖,何其难也!
  而且,理清先祖意义重大:弄清年代,可具体了解到先祖开基创业之艰苦获历史上的贡献,了解当时历史,也是对先祖的传承与光大,有益当今社会;总比没头没脑跪拜好多了啊。
   现在有此说法,可通过宏观数字统计的的方法研究先祖。认为代差旧时相隔20-23岁为合符情理,当今以23-26岁为可纳范围。独立外迁者,首先应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或做官迁移,一般是20-40岁之间,以折中减误方法取30岁为基数。对已知所载年份纵上对比计算,就能得出较为近准的年份和准确的朝代。
   宏观的统计非常简单,也省事,但客观现实却非常复杂。宏观数字统计法不一定都能符合现实——
   上杭张氏总谱说张化孙1175年生,其9世孙兴宁开基祖张启源1405年生,相隔230年,按上面理论也合理。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以我老家兴宁永和大成村其张氏裔孙计,老张屋有与我同龄的18世宗亲,且与现在的27世孙均在,相差9代。我祖屋四角楼是1850年代的18世祖建造,而160年后,同村还有同世辈的18世在!如考证先祖,该当作何解释?所以,考证先祖,除了态度端正,方法也应对头。我认为,一是要广搜族谱加以比较;二是需要参照官方比较严肃修订的地方志;三是研究国家正史。在这以上资料中,以正史、方志为权威根据;尤其是正史、方志记录的的本姓氏的科举功名等人物的地点、时间的记载,就是确确实实的铁证,无可辩驳。由此可证族谱的正误。比如兴宁泱泱大族的刘姓,其是粤东开基祖刘开七。说是“剿贼而死”。花巨资修建的刘家祠巍然堂皇,但其具体开基年代却至今不甚了了。
   还是以我研究了30年的梅州张氏为例吧。按上杭族谱和梅州大部分地方的族谱看,传了30万裔孙的张启源生于1405年。包括梅县张家围在内的张化孙传下的启字辈裔孙,都属于相近年代。按宏观数字统计法,也基本合理;而且此说为主流的、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势,似乎谁怀疑就是“异端邪说”,就是“否定祖宗,不孝”!
    事实真如此吗?而兴宁市鹅湖张氏497年前修的本县最老的族谱,就明明记载张启源生于1248年,直接从宁化迁居兴宁。同一先祖的两种说法,相差150多年,谁是谁非?但我们以正史、方志为权威根据,历史真相就出来了——
    且看500多年前的江南大才子、兴宁知县祝枝山1515年亲修并手书的县志有关兴宁开基祖张启源裔孙的功名记录——
                津梁
   文峰桥:在县东郊,成化戊戍(1478),张孟璡募造。(张孟璡,成化16(1480年,张启源7世孙)
   西宁桥:在县西北黄土坡,成化辛卯(1471)张琛、戴霖募造。
   县江桥:在县西10里,明张天祥募造。
               人材
   张孟璡,字廷壁,情孝廉,贡业太学。奔母丧归,庐墓三年,哀泣不辍。  官邳州卫经历,迁两浙盐运司判官,清白不移。及卒,家无丧资。
  张微者,县学生也,素性刚勇,天顺辛巳(1461),贼起孔炽,微奋出请自效。从都指挥张通。至程乡(梅县),遇寇,挺身与战,摧锋陷阵,歼其渠魁,斩首数级。日晚,贼败稍退,微进捣巢穴,锐不顾身,被执,不屈而死。
科第
  张琳,永乐9(1411)举人,上杭知县。(注:大成下张氏启源公五世孙,族谱注明中举时年33)
     岁贡:
  张迪,永乐13(1415)(注:湖背张氏启源公四世孙)
  张璿,永乐16(1418)。( 注:大成下张氏启源公五世孙
  张宏道,宣德元年(1426),贵池县丞。(注:湖背张氏启源公五世孙)
  张尚质,景泰4(1453)(注:湖背 湖背张氏启源公六世孙)
  张衡,成化6(1470),贵县训导。
  张琛,成化14(1470),为人刚正。
  张孟璡,成化16(1480年,张启源7世孙)
  张夔,弘治7(1494)(注:湖背张氏启源公七世孙)
  张元珠,弘治17(1504)(注:湖背张氏启源公七世孙)
  张日良,正德元年(1508),沙县训导。(注:湖背张氏启源公七世孙  )
  张元珍,正德5(1510),湖州训导。(注: 湖背张氏启源公七世孙 )
以上一连串,并非孤证,人物祝志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张琳、张迪等人物,还在广东通志、上杭及长汀志中亦有记录。比如举人张琳,族谱记,祝志记,上杭县志记,长汀志记。族谱记载是1379年出生。他是张启源的5世孙,如果说其先祖张启源是1405年出生,岂不笑掉牙吗?还有,张迪乃张启源4世孙,1415年贡生,是600多年前出生的人物。既然如此,张启源出生的1405年说与1248年,谁是谁非,不就一目了然吗!只能说上杭谱里1405年生的张启源,是乱接所致;而1248年生由宁化直迁兴宁的先祖张启源,较接近历史真实。
   我们再看兴宁市大成村四角楼老祖屋的田野调查。 有关四角楼(锦裕)祖屋先祖来历,一说是启源公石祖婆源于化孙公,其由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迁居上杭县官店前上吉街,为闽杭始祖。其七世孙先俸公迁本县泰拔乡。另一说是本祖屋160年前神牌夹板内铁证如山的记录:启源公源于北宋的东素公,其后是——崇化公——玉麟公——开政公——石泉公——奕山公——启源公。可见先祖不是化孙后裔。启源公夫人石氏祖婆则于元朝初期落居黄大岗,即今日老张屋所在地。
我们再来看兴宁另一张氏开基祖。近年出版的中国有权威的《中华张氏大典》121页记载:“水口张氏以张淑芳(字先腾)为开基祖。他是张化孙的七世孙,原籍潮州府竹篙山下。宋景炎元年(1276)任参军校尉,抵抗元军进攻,兵败水口黄洋沙,遂隐居水口墟。”
有关张淑芳南宋末年与文天祥勤王,铁证如山;。但问题就来了:上杭总谱云张化孙与文天祥是亲密朋友,但他的7世孙是文天祥的部下与战友;由此说来,张化孙是与他的7世孙与文天祥一起抗元吗?天方夜谭啊!

8

主题

80

帖子

127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发表于 2020/2/2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谱乱象已经有200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3/28 19:5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