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战场上,孙明芝在战斗中
孙明芝和他的勋章
孙明芝到宿迁后,隐功埋名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民
本版撰稿
江苏省档案局 袁光 嵇梅
宿迁市档案局 王敏 王若璇
扬子晚报记者 谷岳飞
本期协办单位
宿迁市档案馆
孙维家有两只箱子,一个是柳条编织的,白颜色,很是好看;另一个是皮质的,显得很旧,但上了锁。两只箱子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但自孙维记事开始,从未见到这两只箱子打开过。
对于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来说,贫寒家中那两只始终未曾打开的箱子,是一个最神秘的所在,与日俱增的好奇心让这个男孩曾经设想过箱子里的种种,但终究慑于父亲的威严,他没敢偷偷开箱。
直到1973年,第一次见到父亲开箱,孙维才发现其中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自己的父亲孙明芝居然是朝鲜战场第一位用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的战斗英雄。
2011年10月,英雄孙明芝因病去世,但他的故事和相关资料最终保存在宿迁市档案馆。
一个朝鲜战场的特等功臣
200米近距搏命对射,他用机枪干掉了美军飞机
一个月内,他创造了击落三架敌机重创一架的奇迹
孙维至今记得父亲打开箱子时的情形:父亲拿出钥匙,打开那个旧皮箱,里面装有一本发黄的书和一大包奖章,书名叫《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事迹》。而在这本书中,有专章记述孙维父亲的事迹这个不起眼的“农村老头儿”,在朝鲜战场上,竟是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第一人!
宿迁市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孙维的父亲名叫孙明芝,1926年出生在山东莱阳,1947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1月9日,孙明芝从辽宁丹东入朝参战。“志愿军在朝鲜共发起五次战役,父亲除了第一次外,其它几次全部参加。”
孙明芝是个机枪能手。在新兴里战斗中,时任重机枪班班长的他奉命阻击敌人。他带领全班坚守阵地36个小时,连续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冲锋,为我军主力歼灭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之后,他又带着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抄近路追击逃敌。“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父亲大吼一声,操起铁锹与敌人展开肉搏。这一战,父亲荣立一等功。”
在当时,我军的制空权与美军相比,处于极不对称状态,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地狂轰乱炸,给我军推进特别是后勤补给造成严重威胁。为打击敌人,上级决定调孙明芝到新组建的高射机枪连,担任对空射击任务。
令人沮丧的是,几次瞄准美军飞机,子弹不是落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不是打高了,就是打低了,连个飞机边都没碰着。“原来,父亲当时用的是12.7高射机枪,是前苏联研制专门对付德国飞机的,那时德国飞机的时速在500公里左右,而朝鲜战场上美军F80飞机,时速已达到800公里以上,当然打不到。”
孙明芝苦思破敌之方,最终他发现,美军飞机俯冲扫射时,射出的子弹与地面形成一条直线,机枪手乘机与之对射,就有可能打中飞机,虽是搏命的招数,但也是当时条件下所能想到唯一能克敌制胜的办法。
“一天上午10时许,南山左侧传来一阵轰鸣声,声音越来越大,敌机呼啸着飞了过来,它飞得很低,上下左右盘旋,寻找目标。1000米、800米……300米、200米,就在敌机准备扫射的那一刹那,父亲先扣动扳机,一条火舌直射敌机。只见敌机猛烈地震动一下燃烧起来,随即翻了几个跟头栽了下去……”
就这样,孙明芝成为朝鲜战场上,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的第一人,并创造了一个月内先后击落敌机三架、重创一架的奇迹。他因此被朝鲜人民军授予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一个“不知道疼孩子”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凶巴巴,一大堆家规违反就挨打
隐藏往事的父亲,在子女们看来就是个暴躁农村老头
1973年春,曾经的老战友找上门来,家里收藏的那两只箱子被打开,那些战场上的故事也被一一道来。这是孙维第一次听说父亲的英雄往事,除了感觉到震惊和骄傲外,他从那个敢和飞机搏命的英雄身上,终于找到了父亲何以对子女非常严格、甚至称得上“暴力”的答案。此前,父亲在孙维的心目中,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好像从来不知道如何疼爱我们”。
“我脑海中最早的记忆是”,孙维说,“父亲高高的个子,古铜色的皮肤,眼睛很大,右眼布满血丝,看起来凶巴巴的,讲话口音和我们不一样,语速比较快,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在童年的记忆中,孙维怕极了父亲。“我们兄弟姐妹都十分怕他。他讲话,我们从来不敢顶嘴,连妈妈也不敢,否则就要挨打。”
“父亲打人还有几个特点:一不准跑,跑了,追到打得更狠;二不准哭,越哭越打;三,不准拉,谁拉打谁。为此,妈妈没少挨父亲的巴掌。”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打得太多,孙维说自己从来舍不得打自己的孩子,儿子读到博士,他连一个手指头都没动过。
孙明芝给几个孩子定下了很多规矩,诸如,看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不准撒谎、不准偷东西等等,“所有这些,我们都一一记牢,不敢有半点违反。因此,小时候,伙伴们拉我们一起去偷个瓜桃梨枣什么的,不管怎么劝,我和两个姐姐都不参加,白送给我们吃也不敢要。”
也正是在这次“开箱”后父亲的讲述中,孙维才明白,一口山东口音的父亲如何来到了宿迁。1959年11月,已担任240团3营高机连副连长的孙明芝,因身上有多处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不能在部队继续工作,转业到江苏省南通市糖烟酒公司任储运科副科长。
工作至1965年,因为伤病时常发作,疼痛难忍,右眼几乎看不见,为了不影响单位的工作,孙明芝找到单位领导,要求退休。领导诧异于年仅39岁的孙明芝这一要求:“干吗要退休?你还是回家养病,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回来上班。”但孙明芝觉得,自己还不到40岁,“长期请假,影响不好。自己都不能工作了,怎么好意思再给组织添麻烦呢?”
领导坚持不过,于是孙明芝提前退休回到了爱人的老家沭阳县,成了一名和当地乡亲别无二致的农民。孙和妻子在田间地头默默耕作,养育了几个子女,那些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和奖章、书籍一起,被主人锁在了旧皮箱中,从不与人说。
他为何要隐功埋名?
“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我能活着就很幸福了!”
战友副书记找到他后,老英雄的事迹才广为人知;2011年老英雄病逝
如此英雄往事,孙明芝却秘不示人,这让今人很难理解。孙维记得父亲打开箱子是1973年春,也即孙明芝转业回到地方十多年之后,这一次他缘何要打开那两个“尘封已久”的箱子呢?
原来,当年,孙明芝到县城看病,在医院门口看见一个人,很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对方是谁。对方似乎也有同样的感觉,两人一直盯着看。孙打听对方贵姓,话音未落,对方一拳头“砸了”过来:“好你个老孙,这些年你都到哪里去了?可把我找坏了!”
此人是孙的战友,名叫张广才,时任县邮电局副局长,孙明芝从部队转业后,两人失去联系,张曾经多次托人打听其下落,没想到在沭阳县城的医院门口相遇。张提及,两人在沭阳县还有一个战友,名叫宋吉月,当时担任沭阳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生产组组长、县人武部政委,是沭阳县赫赫有名的人物。
张问孙:“宋政委多次谈起过你,你干吗不去找他?”孙明芝回之:“人家那样忙,我又没什么事,去给人家添什么乱?”老张第二天将巧遇孙明芝的事情告诉了宋吉月,宋颇为感慨:“这个老孙,多少年了,还是这个犟脾气,他不找我,我去找他!”
于是,宋吉月带着县民政局局长、公社党委书记赶到孙明芝家,看着眼前3间低矮的草房、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宋很是自责:“你这个英雄到现在还这样艰苦,我要检讨呢。”老战友相见,话题自然回到战场,孙明芝珍藏的箱子也一并打开,和赶过来的乡亲们一样,孙维第一次知道父亲曾有过那么多英雄往事。
“那这么多年,你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呢?”乡亲们都震惊于自己身边竟然隐藏有如此了不起的一个战斗英雄,在现场,一直没有说话的公社党委书记突然发问。
“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我能活着就很幸福了,我这点功算个啥?如果我到处吹嘘自己,对得起那些死去的烈士吗?”孙明芝回答到。简单的一句话,至今读起来仍是掷地有声。
战斗英雄的“突然出现”,在当时的沭阳县城传为佳话,其后历经各种荣光后,小县城归于平寂,孙明芝一如既往在农村劳作,养鸡、种菜,后来被子女“逼着”搬进了县城,直至2011年10月3日因病去世。
去世前,这位命硬的中国老兵再创一项奇迹:医生曾判断他活不了多久了,但他在气管切开,回到他眷恋的农村故地后,又坚持往前走了两年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