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6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物馆,如何让观众爱上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0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 李少凤 通讯员 叶永中 谢静辉 王秋珺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客家博物馆特别筹划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既有“专家免费鉴宝活动”,也有普及《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文物、博物馆知识和客家文化知识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受到了许多收藏爱好者和市民的广泛欢迎。他们希望博物馆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广大藏友和市民多了解博物馆和收藏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这是中国客家博物馆自开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想到市民对博物馆的关注度如此之高。这显示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为博物馆承载着“厚重历史”而更加引人关注。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把主题定为“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文化之乡”梅州来说,尤其是在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当下,我市博物馆的现状怎样?如何引导观众从“走进博物馆”到“爱上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新时期的职能和作用?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博物馆不“博物”,
       处境尴尬
        梅州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各县(市、区)均有若干公立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收藏馆等。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有的博物馆在量与质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了解,在我市现有的多个博物馆中,建于1959年的梅县博物馆历史最为悠久。其馆藏有7000多件,其中有一批是达到了国家级别的珍贵文物。据该馆馆长朱迪光介绍,该馆馆藏揽括了梅县每个历史时期的出土文物,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当代,富有科研价值。这么好的历史资源,该馆是否对其进行科学收藏、并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馆库房的安全防护措施虽然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设置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恒温恒湿环境;展示厅里也没有基本的实物陈列,只有简单的图片展览;前来参观的观众年均仅3000多人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种硬件投入不足的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梅县博物馆,多数县级博物馆的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兴宁博物馆与蕉岭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分别仅为2000件和700多件,五华博物馆虽然有藏品8916件,数量可观,但三级以上文物仅有60多件。在展陈方面,多数县级博物馆也多以图片展览为主。
       目前正着手准备申报国家一级馆的中国客家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和实物展陈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发挥了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已成为我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投入方面,与一级馆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馆馆藏文物近14000件,距离一级馆要求的3万件还远远不够。同时,还存在文物级别不高、珍贵文物比较稀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尚无与观众开展互动的仪器、展陈水平需要提升等软肋。记者在现场看到,除去年增加了客家匾额展陈之外,所有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从开馆至今都一成不变。目前,针对展陈内容较为陈旧、展陈手段较为落后的问题,该馆专题研究了提升固定展览的思路与途径,并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制作方案。此外,文物征集工作仍在继续。
      相对于公立博物馆的“任重道远”,梅州民间收藏的处境也颇为尴尬。一方面,我市的民间收藏家数量不少,市收藏家协会目前已成立了市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博物馆、市侨批档案馆、红色文化收藏馆、梅州市古典家具收藏馆等8个专题展馆。但另一方面,因缺乏规范的民间收藏交易市场,造成了梅州“民间国宝”的破坏与流失,如专家、藏家眼中不可多得的珍贵客家文化遗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宋水车窑等客家文物的外流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许多民间收藏家苦于没有良好的展示平台,面临着“藏”与“展”的巨大矛盾。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市文物鉴赏收藏协会主席罗雄告诉记者:“我市民间收藏正面临‘藏’与‘展’的困境。民间收藏的珍品多处在‘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无法充分展示给市民及游客观赏。”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0:58 | 只看该作者
       探索资源整合
       发挥应有功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立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所面临的困难抑或尴尬,究其原因,既有资金、场地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宣传营销、市场培育等主观因素牵绊。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每一座博物馆的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其各个博物馆单兵作战、日渐式微,是否可以考虑对公立博物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公立博物馆与私立博物馆是否可以携手合作?
对此,文物专家、中国客家博物馆馆长谢继分析道:“整合的概念是什么?如果是实体博物馆合并在一起,这是不现实的。原因有三:一是县级博物馆的文物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有助于当地群众对本县的认识和了解;二是某些文物是当地某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见证物,对当地博物馆来说很重要,甚至是镇馆之宝,但到了这里,因为范畴大了,针对性不强,可能连库房都进不了;三是当地群众发现文物点后报告给当地博物馆,需要专业人士前往勘察。所以无论如何,县级博物馆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国客家博物馆副馆长侯鸿忠表示,博物馆除了收藏与科研的功能外,宣传教育与观众的关系最为紧密。想吸引观众爱上博物馆,除了馆内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完善以外,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实物陈列丰富,形式多样,并与观众形成互动。他说,有时举行主题文物展陈,若文物品种不齐全,会向县级博物馆借来短时间地展览,这也是一种“资源整合”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公立博物馆与私立博物馆的合作方面,我市一直在做积极的尝试。2009年6月成立的市侨批档案馆,是一家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准、省内首家由个人投资、收藏、管理的侨批档案馆。据馆长魏金华介绍,该馆侨批类藏品共计15500件,内容主要包括梅州华侨从清代到20世纪80 年代在各国使用的实物、国内外政府签发的护照、通行证,水客及华侨带回家乡的侨批封及各类华侨文物遗存等。
       业内专家对这种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准,个人投资、收藏、管理的模式纷纷表示赞赏。谢继认为,这种“政府搭台,收藏家唱戏,市民共享”的模式可以尝试,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资金、场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民间收藏的发展给予支持,或是通过闲置的客家民居,建设一批公益性展示民间收藏的场所,为民间收藏品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享受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也可以通过将文物“寄展”、“托管”在公立博物馆的方式,变收藏家手中的“古玩”为博物馆的“文物”。而这也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办馆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9 03:2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