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激活红色资源 擦亮苏区名片!兴宁大坪镇修复提升后焕发新活力

[复制链接]

2747

主题

3022

帖子

4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9 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二肩岭古驿道处于大坪镇金坑村与罗岗镇福胜村之间,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腾江 摄)
  初夏艳阳高照,罗岗河缓缓穿过兴宁市大坪镇金坑村。沿着蜿蜒的村道,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十二肩岭古驿道。“那时油盐、煤油和火柴都是从这条路运送到江西的,共产党的军队也曾沿着这条路北上。”站在古驿道修复后的石子路上,长期研究古驿道历史的兴宁市坪洋中学退休教师李宣泉向记者讲述曾发生在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的故事。这条看似不起眼的翻山小道,是当年粤赣两省政令传递与物资交流的大道,为支援中央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古驿道遗存背后的文化内涵,修复十二肩岭古驿道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整合罗屏汉故居、罗屏汉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擦亮苏区红色文化名片,助推苏区振兴发展。
  挖掘活化
  唤醒沉睡资源
  兴宁市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山水相连,历史上两地虽有山岭阻隔,道路崎岖,但有一条驿道跨越粤赣,互通商贸往来,这便是兴宁的北线古驿道。据兴宁市地方志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条古驿道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曾经是兴宁客家人挑盐、担货前往江西的必经之路,其重要作用一直沿袭至民国时期,也是毛泽东“寻乌调查”提到的粤赣干道之一。
  位于大坪镇金坑村至罗岗镇福胜村之间的十二肩岭古驿道正是兴宁北线古驿道的其中一段,也是石阶路遗存较好的路段,总长约7.6公里。谈起“十二肩岭”名字由来,当地村民介绍,古代往来担货的客家先辈在路途中需停下歇息并更换扁担肩位,而经过此岭大约需要歇肩十二次,故称为“十二肩岭”。
  十二肩岭古驿道沿途遍布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十二肩岭古驿道附近有一处李俊祥伙店遗址,那里曾经是革命联络据点。”李宣泉说,当时李俊祥夫妇装扮成农户把情报传送至邻近的红色据点,由于革命活动频繁,李俊祥伙店被反动分子告发,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相关研究也提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处于两省四县之中的大信乡成为革命的热土,北有寻乌古柏开辟的阳天嶂根据地,南有罗屏汉、刘光夏等人开辟的新村、大信苏区,革命志士和援助物资由古驿道分出的大信乡小道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央苏区。
  2018年,兴宁北线古驿道被列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兴宁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十二肩岭古驿道为重点线路,投入1300多万元完成古驿道本体修复、连接线、标识系统建设以及沿线节点提升工程。
  串珠成链
  发展红色产业
  近年来,大坪镇全力构建以“一核两带”为发展格局的“红色小镇”,重点推进“红色文化核心区”3+N工程建设,加快革命遗址修缮展陈进度,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建设红色阵地,发展红色产业。
  “红色是大坪的底色。”大坪镇党委书记许杰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革命战争以来,大坪镇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102名,其中包括广东革命英烈罗屏汉、张瑾瑜夫妇。 “我们积极争取苏区政策支持,得到省有关部门下拨16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罗屏汉出生地久安围、黄文杰故居修缮布展及十二肩岭古驿道节点提升、活化推广工作。”许杰浩说,同时,大坪镇还着力打通“屏汉大道”“水浸街改道”等5处困扰多年、严重制约精品路线的交通瓶颈,打造以“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南粤古驿道”为重要节点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全力打响“红色大坪”品牌。
  随着平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5年大坪镇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游客资源,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粤东周边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到大坪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许杰浩说,据粗略统计,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坪镇接待游客总规模超过10万人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0 02:3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