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大幕开启。如何快速稳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2月召开的兴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对“十四五”规划实施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部署。如今在广袤的兴宁乡村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快马扬鞭再出发,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本版撰文:陈思杰 钟思婷 刘海阳 张森源 小山村蝶变“网红”打卡地 正值初春,万物复苏,位于叶塘镇的麻岭河景观带迎来了百花争艳的季节。行走在古香古色的廊桥间,聆听清脆的溪流声,品赏两岸品种各异的花草树木,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感觉到一丝丝恬静。 麻岭河承载着村民罗先生的儿时记忆,小时候,他时常和伙伴们一起在这附近嬉戏。由于麻岭河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后来变得杂草丛生,河面甚至漂浮了不少垃圾。2019年以来,兴宁市谋划叶塘新陂“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建设,涉及叶塘镇河西、鸭池、麻岭和新陂镇三新、上长岭5个行政村,结合各村生态、产业、文化等各方面资源,串珠成链,以点带面,勾勒出了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画卷。而麻岭河景观带便是其中重要节点之一,如今早已成为兴宁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在石马镇,一条石马河流经洋门、向前、陶背、新群、刁田和新石共6个行政村,“串”起了兴宁市石马“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建设。进入洋门村,一排木围栏沿河而建,河岸边道路整洁,周围种上了各种观赏植被。在新群村,河流中央摆着一排石桩,连接了石马河两岸,河岸一边的木质水车在流水的冲击下缓缓旋转,几名孩童在清澈的河流边嬉戏,响起一片欢笑声。这条曾经给人留下“脏乱差”印象的小河,如今也成为了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村民何清元告诉记者,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周边几个镇、村的人都会前来游玩,这让曾经比较偏僻冷清的村庄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石马镇新群村河面上的石桥、石桩和木质风车成了村里的新景观。(刘海阳 摄) 石马镇负责人告诉记者,石马“六村联动”建设将围绕“一水五区十二景”进行。“一水”指的是以石马河曲线为线路,健身与自然为主题,亲水健身步道与农林小径结合形成动线,在驳岸上“添彩”,形成沿途风景线。“五区”指的是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生活现状等,将项目分为五个区域,对应石马印象、生生不息、田园牧歌、铭记传承、左林右李共五个主题。“十二景”则是根据现场的地势地形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设置十二个景观节点。“当前,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项目建成后这六个村的景观风貌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石马镇相关负责人说。 土特产做成畅销“大品牌” 在龙田镇碧园村,“飞”出了一只如今被许多人熟知的“陈小鸽”。这个11年前仅有3000对鸽子、濒临破产的养鸽场,如今已成为粤东地区最大规模的肉鸽养殖基地。 “陈小鸽”品牌的创始人叫陈伟波,成立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十多年来,他带动了当地500多户贫困户从事肉鸽养殖行业,年销售肉鸽达200多万只。在他的带动下,“兴宁鸽”成为了该市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之一,入选了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去年,金绿公司的肉鸽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在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动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14亿元,我们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陈伟波说,项目计划建设年产1000万只以上的肉鸽活禽屠宰车间,以及肉鸽休闲食品深加工车间,将进一步促进兴宁市肉鸽产业链提升。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吴腾江 摄) 兴宁市是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兴宁丝苗米”则是其另一个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在310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上,30多万亩水稻田充满生机,如今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再过不久,农民们就会为它们铺上绿油油的秧苗。 种粮大户李志新就是一个种植丝苗米的“农民专家”。2016年,在他的超级稻示范基地里,由袁隆平院士亲自选育的超级稻新组合创造了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世界纪录。去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指导下,他种植的“19香”丝苗香米创下了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世界纪录。“今年,我将在原有1100多亩稻田的基础上,继续扩种700亩左右。”李志新介绍说。在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占地50亩的兴宁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也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有4家企业为实施主体,李志新的广东辰丰谷物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用于丝苗米的烘干、加工、仓储以及销售,将进一步补齐兴宁丝苗米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兴宁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吴腾江 摄)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2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业特色专业镇村。同时围绕打造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重点抓好丝苗米、柚果、油茶、单枞茶、兴宁鸽等产业集群发展。”兴宁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梅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