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奏响脱贫时代曲 叩开小康幸福门——兴宁脱贫攻坚工作专题报道

[复制链接]

2747

主题

3022

帖子

4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18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前因身体原因没出去打工,现在家就能挣到钱。”在家门口每个月就能增加两千多元的收入,这在以前,潘伟想都不敢想。潘伟是兴宁永和镇新寨村的贫困户,也是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在位于村里的蔬菜基地上班。
  一个村庄的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就业有了依靠,也叩开了村民的小康幸福门。近年来,兴宁市充分发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因户施策”的生产模式,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户”“光伏产业”等一系列产业化扶贫形式,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还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梅州日报记者 叶惠玲
  突出优势 精准定位“选”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兴宁市是“中国油茶之乡”,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
  在罗岗镇元潘村,满山油茶树郁郁葱葱,这便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元潘村种植高山油茶已有400多年历史,全村丰产年份可产茶油约35吨,产值800多万元。相较于其他农产品种植,油茶种植具有投入少、成本低、产值高的优势。
  2020年初,元潘村积极谋划“一村一品”油茶产业项目,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目前,村里基本家家户户种植油茶,共种有油茶7000多亩,且种植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只是元潘村,在兴宁,这般依靠油茶振兴乡村经济的村庄还有很多。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25万亩,主要分布于罗浮、罗岗、大坪、黄陂、黄槐、石马、叶塘等12个镇。去年兴宁市油茶籽年产量3226吨,茶油年产量达510吨,油茶年总产值9800余万元。随着茶油产品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油茶树也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新鲜果肉甘甜如蜜,烤果干软韧有嚼劲,这是新圩镇大村村特色农产品无花果的舌尖感受。去年,一座400多平方米的果蔬加工厂在该村建立,使该村农产品产业生产链条日趋完备。“有了加工厂之后,我们不但可以将无花果做成无花果干、无花果汤包,还研发出了无花果茶叶,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郑狄杰介绍道。如今,大村村已有无花果、红薯、木耳、黑皮鸡枞菌等农产品产业项目,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的完整农产品产业链,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互动。
  “村里以前一直没有特色的扶贫产业。”水口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新龙告诉记者,去年底,河口村的垦造项目开工,流转了一批土地。如何利用好这批土地,是杨新龙一直思考的问题。
  “正好有一次到新圩镇大村村参观,了解到无花果产业。”杨新龙介绍,经历了数十次的洽谈、对接,项目终于落地。今年春,河口村种上了第一批无花果,首期项目还开发了180亩农田种植兴宁丝苗米、红薯和食用菌,昔日荒地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的计划是通过打造独特的‘闪光点’,发展乡村农旅。比如扩大无花果种植规模,把我们村打造成‘无花果’村。”再借助“村村联动”机制,用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将之完善为标记“党建文化产业”的特色乡旅村,是杨新龙的愿景。
  近年来,兴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镇域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每个村逐渐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兴村的核心竞争力。
  扛起大旗 龙头带动“兴”产业
  “咕咕咕……”在龙田镇羊岭村,蓝白相间的鸽棚错落有致,鸽群在笼里扑腾出阵阵雪白小浪潮。当地贫困户钟会权正小心翼翼将自动孵化机孵化出来的雏鸽放进鸽笼内。
  钟会权是一家七口唯一的劳动力。两年前的一场车祸,撞断了他的右腿。伤愈后,在龙田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成了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绿公司”)的饲养员。“勤快一点,每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钟会权说。
  龙田镇素有养殖肉鸽的传统,但之前仅为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少市场开拓。近年来,兴宁创新工作思路,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培育肉鸽养殖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产业发展“火车头”。
  产业兴旺,龙头要强。金绿公司总经理陈伟波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0年,他辞去外企工作,回乡养鸽子,并创立“陈小鸽”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如今金绿公司已在龙田镇鸡公桥村、碧园村、羊岭村建立了三个大型肉鸽养殖基地,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种鸽养殖基地,种鸽存栏量接近15万对,商品肉鸽年出栏销售量达400万只,年营业收入达6000多万元,肉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港澳地区。
  今年初,钟会权向陈伟波提出了“代养”的想法。在金绿现代农业公司“统一种鸽、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商标、统一收购”的管理下,钟会权不仅每月收入增加,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去年,为了解决产业联结带动贫困户短板问题,兴宁市印发《关于健全农业产业联结带动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有劳力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村村联动”机制引领下,21个省定贫困村参与龙头企业金绿公司的“陈小鸽”项目,在养殖乳鸽的鸽棚顶上放置光伏发电板,打造了“农光互补”新模式,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缺乏等瓶颈难题。
  龙头企业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联结带动8个贫困村发展一系列高附加值种养业,在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拓岗就业等方面给乡亲们回报。以大村村为例,该项目全年为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收益分红。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在永和镇、合水镇、坭陂镇建有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开设5间线下实体门店及电商平台,拥有生产基地,农旅、采摘娱乐项目,餐饮和销售平台,产销链条齐全。该公司联结带动永和镇新寨村、合水镇溪唇村、坭陂镇文德村等13个村的农户(贫困户)发展农特产品种养,并保价收购。
  近期,“村村联动”又增加了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兴宁已形成了东部茶叶蔬菜,北部油茶灵芝,南部蜜雪梨、无花果,中部乳鸽的产业扶贫格局,“陈小鸽”“梅一客”“绿宝峰”等产业扶贫品牌名声也越来越响。
  打通产销 助农增收“旺”产业
  有了产品,如何进一步拓宽销路,成为贫困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兴宁抢抓消费扶贫机遇,着力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11月11日上午11时许,天河区对口帮扶兴宁市第二届农特产品展销会拉开序幕,24家企业带来的兴宁特产喜迎广州客。“这都是我们村农户自己家的,绿色有机健康。这大米很香,才3.5元一斤……”天河区贸促会驻坭陂镇文德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黎永特意带来了村民们家中的特产向街坊们推销起来。仅仅一上午,他带来的特产便已销售了大半。此次展销会共举办了七天时间,现场销售额约680万元,线上销售额约253万元,意向订单约990万元。
  此次展销会专门设置了第一书记展位,40名驻村书记齐上阵,现场向群众售卖扶贫企业以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在持续打造兴宁农特产品牌下足功夫,得到了参展方的好评。
  除了第一书记,练摊的还有扶贫户自己。黄陂镇大二村的蜂农叶仕元也来到了活动现场。2014年,叶仕元身患喉癌,为治病他把20多个蜂箱和蜜蜂低价卖了,还欠下15万元外债。妻子抱病,女儿智力一级残疾,儿子在外打工仅能勉强养活自己,叶仕元一家生活跌入了谷底。2016年,广州市天河区驻兴宁市扶贫工作组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时了解到他的困难,迅速为他申请扶贫资金购买23个蜜蜂箱,重新点燃了他的希望。如今,他的蜜蜂家庭养殖规模达到400余箱,还养了山鸡、土鸡、鸭,生活越过越好。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叶仕元生产的纯天然蜂蜜有了量身打造的包装设计并通过网络销售,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叶仕元并非受益贫困户个例,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也只是助力扶贫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的一个缩影。
  2019年底,兴宁印发了《兴宁市关于加强消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至目前,兴宁共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广东扶贫馆和东西部协作交易市场梅州馆。兴宁还成立了消费扶贫工作专班,积极做好扶贫产品认定,目前已推荐36家企业(合作社)的102个产品上报省进行扶贫产品认定,其中有30家企业(合作社)的87个产品进入省第一批、第二批扶贫产品认定名录。
  8月28日,伴随着兴宁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天河帮扶展示中心在广州天河区揭幕,兴宁扶贫产品在天河有了一个特别的家。
  兴宁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开业是广州市驻兴宁扶贫工作组推进消费扶贫确保兴宁长期脱贫、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该店将打造成广州市天河区帮扶兴宁成效展示中心、兴宁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中心、品牌农产品集散中心、安全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和旅游产品营销中心。自8月28日开业到12月14日,中心已经达成销售意向980万元,实际完成销售350万元。
  记者手记
  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攻克最后的堡垒,决战决胜高质量脱贫?毋庸置疑,产业拔穷根,就业开富路。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无论是油茶种植,还是肉鸽养殖,抑或是发展养蜂、种植蔬菜等产业,只要找“准”了路子,都能助农增收。群众不断增加的收入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产业起来了,就业也就跟上了。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路,以产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让更多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当然,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贫方略,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这不仅是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强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百姓日子也就越过越红火。只要找准切口、精耕细作、尊重规律,小产业必定能带动大发展、创造美好生活,让百姓生活的劲头变得越来越足,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内生动力。(叶惠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19 22:28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