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族探源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1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5 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族探源     
166世孙罗瀚光
                  

前言

罗族源远流长流广。经历过远古罗部落,罗子爵国以国为氏,凌甫公复国后以罗为姓开始至今等三个时代是可肯定的。

一,罗部落起源。因远古尚未有文字记载,只有传说,现无法考证,只能以古文献的一些记载进行分析。

罗部落起源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淮南子]记伏羲“继天而王,为百王先”。易系辞记载:“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尸子]称:“庖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还有的说,伏羲“豢养牺牲,服牛乘马”。“师蜘蛛而结网”。 “句芒作罗”。“蛛蛰作网”。通过上述古文献记载,反映出:伏羲是中华大地第一个被后人称为王的部落联盟首领。在他的时代,他教先民渔猎,顺养牛马等.辨别五谷而开始有了萌芽农业。可能是为结绳记事而创立了八卦。庖羲即伏羲。中华子民从茹毛饮血,篝火烧烤而食至设厨煮饭菜,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伏羲不是神,而是为人类做了伟大贡献的人。伏羲以龙为图腾,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他有一个叫句芒或蛛蛰的聪明的部下看到蜘蛛织网,而发明用植物纤维一类绳线结网,“鸟罟谓之罗”。“罗”字的本义就是捕鸟用的网。句芒可能是一个小部落首领,教会他的子民用罗网捕鸟,这个能“鸟飞,张网以罗之”的部落,应是最早的活动在河南信阳罗山县的大,小罗山一带的罗部落先民。随着时光推移,罗部落先民的活动地方扩展到现在的湖北襄阳,宜城一带的罗山罗水,以至湖南的衡阳,长沙等地区。捕鸟方法也改进了,由“鸟飞,张网以罗之”白天捕鸟操作,改为主要在晚上结合用火,选择候鸟必经之地燃起篝火,四面挂起罗网,不论闯网扑火的都是猎物。结合用火捕鸟的发明人可能就是善于用火及掌握农丶漁丶猎枝能去管理罗部落的炎帝滴传裔孙祝融公。因他给罗部落带来了用火捕鸟,狩猎,抚雀,养禽畜及刀耕火种的养种业等等,使罗部落成为是当时掌握最先进技能的先民族群。祝融公也就不但是罗部落首领,也就自然成为罗族最受尊崇的始祖。此后,由震佐丶任...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延续至61传匡正公。封国于罗,使罗部落先民变为罗子爵国臣民止。

二,罗姓一致尊称祝融公为远古始祖。

罗族和始祖祝融公与罗部落一脉相承,应无疑议。[国语]记:“昔少典娶于有矫氏,生黄帝,炎帝”。炎,黄裔孙都有称祝融的,谁是罗性始祖?

炎帝,赤帝即神农皇帝。其管辖范围,包括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大小罗山,湖北宜城以至湖南衡阳至长沙一带。[淮南子]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之实,食嬴蠬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浇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是家喻户晓的传说。他根据天时地利,制作耒稆等等农具,教民耕作,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而为后人尊称为神农。炎帝称谓又反映出他继承庖牺的用火技能。炎帝神农氏是继伏牺以后又一个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人。[山海经]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之子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为炎帝神农第五代孙。恒山中的最高峰称祝融峰,山下建有祝融庙。反映衡山一带地方是祝融及罗部落先民重要的活动地.因此,祝融庙供奉的应是罗姓始祖。

黄帝,有熊氏,姬水成。大体活动在今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黄河一带。轩者,车子通称。辕者,驾车用的直木。黄帝号称轩辕,是因他发明车子而得名。他发明的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首。他所使用的指南车是世界上第一部战车。黄帝善于征战,所向无敌。先打败炎帝部落联盟,促使二大部落联盟合并成为中华大帝国。后又全歼由蚩尤带领的南方少数民族联军,这就是黄帝擒蚩尤于涿鹿之野的著名传说。“三皇五帝”黄帝在列。重黎,吴回是黄帝第七代孙,都入朝(都于郐)为“火正官”,是后人因他们管控火务挂靠名“祝融”的。新郑祝融墟是记念他们的。重黎,吴回都没有在衡山一带活动过和当过罗部落首领的记载,衡山祝融庙供奉的肯定不是重黎或吴回。

从下传看:炎帝五传祝融及罗部落首领没有入官的记载。从祝融传震佐,任,正,宣朝,荣居至61世为匡正,76世为斑,91世凌甫,101世珠公一脉相承。火正官名通“祝融”的重黎有子三,长琴,噎,程伯休父。后无考,不能肯定其裔孙是否有容入罗氏的.吴回子一,陆终,孙七。一说:吴回(祝融)-陆终-季连-附沮-穴熊-鬻熊分出罗的。另一传吴回(祝融)-陆终-求言(妘姓)-郐公-罗.三者下传世系都有罗,但不相同。如[元和姓纂]载:“罗氏有齐,襄阳,河东三族”。罗至少有三族派.襄阳一族可能是炎帝所传,另二罗族可能是黄帝部族溶入罗氏的。

三,开国始祖匡正公。有功于周,封国于罗。根据考证:武王伐纣,始于公元前1047年孟津之会(集结部队)。前1045年12月4日周师出发。前1044年1月3日师渡孟津。前1044年1月9日牧野之战克商。前1044年2月24日,武王班师回到朝中拜祭周庙。同年3月1日,“乃以庶国祀诚于周庙”。匡正公受封大约在前1044年三,四月间。传至76世罗班公时,己有345年。 强楚企图灭罗。据左传记载:“桓公十三年(前699年),楚屈瑕伐罗,...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山谷,群师囚于冶父”。水经注记載:        “夷水,东南流经宜城西山,谓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此后逐渐滋生骄傲自满,对于当时弱肉强吃的形势下,未能居安思危。至前565年为楚所灭。   

四,有的认为吴回之孙妘子或增孙郐公即匡正公。这经不起质疑考查的。匡正公是不是妘子,郐公或祁氏?依据从匡正下传15代到班公为345年,一代平均23年。由此推测,祝融公应是前2447年前后的人。炎黄二帝应是前2562年前后的人。依山海经记载,名祝融的是炎帝神农氏的第五代孙,而重黎,吴回是是黄帝第七代孙。炎黄同父,重黎,吴回应是祝融的侄孙辈,小四,五十岁,吴回之孙妘子或增孙郐公与匡正公世辈相差五十七,八世。时间相差1300多年,不可能是同一人。

但为什么有些古文献和众多罗姓族谱序言里记罗部落,罗子国为熊姓,妘姓,祁姓等姓氏不一而定呢?炎,黄二大部落联盟是黄帝用武力合并的,炎帝辖下的罗部落成为黄帝管辖了。除了各部落首领还可代代相传外,但由黄帝滴亲管理者定部落姓氏了。黄帝-昌意-乾荒-颛顼-称公-卷章-老童-重黎,吴回。吴回又传妘,郐。一代一代管理着各部落及罗部落。所以,罗部落被称为熊姓,妘姓、郐姓祁姓等姓氏就顺理成章了。再者,伐纣时匡正公是带着还以妘姓为名的罗部落青壮去参战的,先祖虽牢记着世次录,但因世次录大简单和年代太久远,流传有误在所难免,误传误导了罗族后世修谱。同时反映出罗部落为别姓是被强加的。罗部落也因此蒙受低一层待遇,备受压迫剥削,他们捕获的野牛,野象,野诸,野鹿等等都要上交朝庭,“献鸠于国老”。甚至被迫迁移至陕甘为其服牛训马,嗣养禽畜。当商纣“暴虐淫乐,压榨于民”。罗部落也深受其害。但罗部落先民的罗氏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压迫剥削造就罗部落先民坚忍不拨的精神,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生存发展。因此,当周武王伐纣时,匡正公带着精壮子民,积极参加讨纣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得到周朝对异姓最高奖赏--封子爵国。匡正公不忘故地,在久违的故园罗部落领地宜城建立罗国,立即改妘姓为罗氏。周王朝留下了一些匡正公手下“大罗氏”(而不称“大妘氏”)当“鸟正”,“木正”的官员,他们都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严格管理着周王朝的畜禽业和林业。也反映出罗国臣民除捕乌漁猎外,还掌握当时先进的农牧业生产技能,“季春之月...田猎置罘,罗网,毕翳,畏兽之药,毋出九门”,反映他们是适时有计划生产,不滥捕杀鸟兽。国灭,被迫徙枝江。罗国臣民又一次遭受到空前的劫难,84世祖万通公出逃,避隐襄阳黄龙洞金爪坪。臣民被抓去做苦役,有的逃散,溶入滇黔布依族,彝族等等,有的居山林二百三十年。当秦统一中国时,凌甫公有功于秦,谢绝其他封赏,要求恢复罗国,改氏为罗姓,体现出先祖万变不改其罗,原罗氏子民闻讯返回罗国,罗姓首领的罗姓意识及凝聚力还很强。

综上所述,罗氏大始祖应是炎帝神农第五代孙祝融公。从祝融公至一0一世祖罗珠公及其后裔孙是一脉相承的正统。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罗部落,罗国隶属领导关系而被改姓,但先祖万变不改其罗。熊,妘、郐,祁姓等姓都是吳回后裔,其中也有随着匡正改罗氏而溶入罗氏的。据考证罗姓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有多姓溶入罗姓。也有罗姓裔孙溶入他族衍生他姓的。秦朝改分封诸侯国为郡县制,汉袭秦制。罗国因而消失。而罗姓则遍布全国以至世界多国。

罗姓宗族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6/3/26 01:1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罗家郎儿雄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2/23 20:45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