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梅县石坑镇长埔村治水有方告别农田“望天讨食”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5 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 刘奕宏 特约记者 翁尚华 饶延志 实 习 生 陈家敏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梅县石坑镇及其所属的长埔村,了解这个山区镇在建设省级水利示范镇后,给过去饱受着干旱折磨的偏僻村落带来的变化。金秋十月,位于该镇西北边陲的长埔村,遍野的稻田绿油油的,长势良好即将抽穗,和山坡上的金柚、板栗、油茶一起,展示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
  长期以来,长埔村流传着一句农谚:长埔不旱,胜过四川。长埔村有着成为 “鱼米之乡”的潜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因为水利设施跟不上而导致 “十年九旱”。为长埔村785亩水旱地提供水源的冇塘水库因年久失修而漏水严重。村民告诉记者,在农忙季节,大家抢水的现象不时发生。
  干旱,使得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打折扣。在2010年开始大兴水利之前,一些村庄出现耕地遭到弃耕现象。丢荒,对石坑镇这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镇来说,变成一个沉重的话题。今年8月,冇塘水库修筑工程完工,与此同时,全村建成3公里长的圳道。新修建的水库蓄水能力达到2万多立方米,不仅能灌溉附近的130多亩地,还能延伸灌溉到较远的40多亩地。长埔村支书林祥喜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祖宗留下的良田能够保存下来了,村里 再也没 有出现丢荒的现象。”除此之外,冇塘水库还灌溉了附近的土围村、排上村等四个村子,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兴修水利,给这个山乡带来的变化,除了治旱还有防涝。今年5月28日,梅县石坑镇遭遇近百年一遇的暴雨。凌晨3时,镇委书记冯勇文接到电话,石坑已持续下雨120多毫米。回想以前一到洪水季节,琴江河水漫堤的情景,冯勇文不禁担心:堤岸刚刚加固和拓宽的琴江河能否经得住这次考验?当他赶到现场,看到安然无恙的圩镇时,悬着的心放下了:琴江河堤发挥了作用,水浸街已成过去式,群众如常生活。
  站在琴江河堤上,浆砌石将堤岸修茸得整齐坚固,宽约13米的河道里河水缓缓地流淌着。记者走进河边的一户人家,墙上半米多高的水浸线很是显眼。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过去的琴江河只有5至6米宽,河道里积满了淤泥,每到暴雨季节,河边的村民家里必然遭殃。“以前只要下暴雨,我们就整晚都不敢睡,随时得准备防水浸。”村民李伯说。不过,因为琴江河的改造完工,从今年起,村民再也不用守着雨水过夜了。
  得益于我省水利示范镇的建设工程,2010年,梅县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石坑镇的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被纳入重点县建设内容。2011年底,通过PK,石坑镇成为我省首批88个水利建设示范镇的一个,获得省财政800万元的补助。同时,通过发动乡贤捐资、村民筹劳等方式,石坑镇另筹得水利建设资金281万元。至此,石坑共获得1000多万的水利建设资金,而长埔村正是这笔资金的获益者之一。
  经过100天的奋战,石坑镇今年率先完成了省水利工程示范镇的基本建设,提前兑现了竞争水利示范镇时的承诺。通过兴修水利,石坑镇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6600亩,新增加节水150万方,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00吨。我们在长埔村看到的群众安居乐业的丰年景象,正是水利建设带来旱涝保收的全景缩影。
  ■记者手记
  根治丢荒功在水利
  石坑镇是梅县比较偏僻的山区镇,而长埔村又是石坑镇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山村。然而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却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在山坡上坐落着不少新房子,山坡和水田完全没有丢荒的迹象,与一些偏远山村成为空心村的情形有天壤之别。
  这里的群众除了传统的水稻耕作,还种植大量的金柚、慈橙、板栗、油茶等经济作物,从而使生活得到保障和稳步改善。种植经济作物,要有良好的水源保障,这需要现代的水利灌溉系统,既可治旱又能排涝。正是有了这项水利设施,长埔村农民告别了“望天讨食”,继续在这片生态家园生活。
  长埔村治水经验告诉我们,水利是农业命脉。重抓水利,不仅能根治丢荒现象,做到农田旱涝保收,农民勤耕致富,而且幸福农民。大兴水利,是功在当代业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8 05:33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