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措并举帮扶五华上围村 “移民村”提前一年脱贫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8 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贫困户有了低保金、养老金,住房困难户喜迁新居,火龙果基地成了村里的“摇钱树”……日前,记者来到益塘水库最大的移民村——五华县潭下镇上围村时,当地群众向记者说起了这几年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州番禺洛浦街道与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帮扶。至今年6月,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42.18万元,使上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帮扶前的8000元增至15.39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1600元增至7300元,提前一年实现了脱贫目标。
  “四多四少”发展难 “四个结合”来帮扶
  上围村由于受地形和修建水库的影响,自然条件不理想。概括起来是四多四少:人多地少,3535人的大村,人均耕地不足0.3亩;病残人员多,贫困户中劳动力少;外出务工的多,在家青壮年少;圩镇人口相对较多,房前屋后空地少。
  针对上围村集体和贫困户具体情况,洛浦街道和信投公司开出了“四个结合”药方:注重扶志和扶贫相结合、注重发展长效项目与短期种养相结合、注重民生基础建设与临时救济相结合、注重党建帮扶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帮扶合力,有效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一户一法”解民困 贫困户变“脱贫星”
  在贫困户刘锡清的家里,记者看到刘锡清的右腿虽被截肢,双手却很灵活,三两下就把送来修理的自行车给“治”好了。他笑着告诉记者,他原先靠修理自行车每月只能赚六七百元维持生计。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养牛、养鸡,如今家庭年总收入有2万多元。去年5月,刘锡清与该村的曾水友、刘裕声等3个贫困户被评为梅州市“脱贫之星”。
  “无地可耕是造成上围村难脱贫的原因之一。”番禺区扶贫“双到”驻村工作组组长彭耀远告诉记者,为解决耕地不足的难题,他们将一块地当作两块地用,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每年投入20多万元支持贫困农户养殖荷斯坦肉牛、胡须鸡等优质畜禽,种植红米、黑衣花生等名优特农作物,并为贫困户解决部分种苗、化肥等问题,组织种养专业技术培训、联系销售渠道。在帮扶单位的努力下,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可通过种养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住房困难户脱贫迁新居
  “驻村干部像亲人一样帮助我们。”在该村猫公山一间新建的房子里,63岁的张秋玉老人动情地对记者说。张秋玉育有四个儿子,其中二儿子2006年病逝,留下两个孩子和一笔医疗债务,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了解到张秋玉家的情况后,帮扶单位想方设法帮其脱贫。看到他们一家住房困难,去年,洛浦街道筹资近6万元支持他们家建起了11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房。
  据了解,两年来,帮扶单位与村“两委”一起推动47户村民完成了住房改造,对其中特别困难的20户,帮扶单位给予了5000至40000元不等的补贴,今年还将帮助其余44户完成住房改造,确保贫困户都能住上舒适的新房。
  因地制宜谋发展 加大投入惠民生
  在山坡上,该村100多亩的火龙果基地远远望去颇为壮观。据该基地负责人周锦华介绍,火龙果基地规划种植280亩,目前第一期已种下110亩,今年即可挂果。这是帮扶单位动员番禺炜缘农业公司来上围村投资的项目。洛浦街道投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了占地200多亩的种植基地。“这个项目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还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和地租10多万元。”该村村支书林梅生开心地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8 12:43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