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园化战略打造出城市独特魅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6 11: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园中的住宅区。


  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必须解决好城市与生态融合的关系,避免传统城市化割裂城市与田园的弊端。增城通过“公园化”战略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打造出独有的城市魅力——走进增城就像走进了欧洲,每片果园、每条江边都是一座公园,增城人“工作在公园、生活在花园”的幸福生活让其他城市的人们羡慕不已。
  ■本报记者 刘世锦 高生君 古礼贤
  保护也是发展,生态林带隆起绿色产业带
  从广河高速公路小楼出口下来,记者驱车走马生态景观林带,尚未到达增城市主城区荔城镇,两边已是绿意盎然,与自驾车绿道相隔一条绿化带的是自行车绿道,再远一些是风光如画的“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从水鸟翻飞的挂绿湖到机器轰鸣的增城工业园,从蜿蜒城乡的绿道林带到草长莺飞的鹤之洲湿地公园,一幅绿廊连天、繁花似锦的幸福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增城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以生态环境为抓手,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探索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深层互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
  驱车行驶在增城荔新公路上,车窗外一路绿树叠翠,花枝摇曳。在这条增城新中心城区连接南部新塘工业重镇的主要交通通道上,美丽异木棉、刺桐、大叶紫薇、洋紫荆等交相更替,6万多株花草、灌木丛、高大乔木巧妙结合。早在2007年,荔新公路景观林带建设就被列为增城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林带建设累计投入2200万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荔新公路景观林带建成后,新增绿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发挥蔽阴、滤尘、减噪的作用,还将成为体现增城市绿化水平的美丽长廊,对改善增城南部工业区生态、美化中部生活居住区环境、促进北部生态旅游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荔新公路为代表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让尘土飞扬的城市“动脉”变成了绿色大道。绿色屏障掩映着荔新公路两旁林立的厂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既要产业繁荣发达,又要拥有青山绿水蓝天,这看似矛盾,在增城却成为现实!这一切都得益于增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伴随生态景观林带而来的绿色产业:广州本田增城工厂采用污水零排放以及导入水性涂装等最先进环境技术,被称为中国汽车业目前最为环保的“绿色工厂”,工厂不设对外排污口,经五个阶段处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太阳能光伏基片项目、北汽集团30万辆整车华南生产基地、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华南物流中心等众多重量级项目纷纷落户增城……
  在增城市委、市政府看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不仅没有冲突,反而是互为促进的“亲密伙伴”——生态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优美的环境引来更先进、附加值更高的生产要素,而更高级的产业形态又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
  四原保护:低成本高效益的典范
  在增城新城区的挂绿湖,市民沿着湖边的休闲绿道散步、骑车,一幅和谐宜居的画面呈现在记者面前。这么一个美丽的湖区,原本是一片低洼的田地,每逢大雨就会发生水浸。增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挂绿湖是根据原有的鱼塘、低洼农田改造而成的,土地、农作物属权不变,不搞大征大迁、大拆大建。挂绿湖“洼地变身景区”只是增城全区域公园化战略的一个缩影,几年前增城启动公园化战略,提出要以全区域公园化统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用公园化的规划要求、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文明特征来统筹城乡建设,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这样的设想在当时其实也引来了众多怀疑的目光:建那么多公园,土地从哪来、资金从哪来?增城市委、市政府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护”原则,只变城乡面貌,不变百姓产权,依托本身的自然生态资源稍稍“变身”,再添些河边小桥、自行车道、人行小径等基础设施,就能营造出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乡土味十足的生态公园,这种模式无需额外占用土地资源,更不必投入大量资金,从而推动增城公园化战略又好又快实施。
  增城大名鼎鼎的“鹤之洲湿地公园”也是“低成本、高效益”的一个典型。她的前身是增江河东岸的一片天然湿地,后来经过增城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论证,在保持湿地原生态风景的基础上,完善了观景台、休闲小广场以及商业步行街等设施,变成了一座集生态旅游、观光购物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增城新农村规划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增城实施公园化战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并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开发建设。如鹤之洲湿地公园所在地原来就有很多树龄高的荔枝树、乌榄树,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现有的绿化,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砍伐一棵树,这样一来既节约建设经费,又能马上凸显原来树木的绿化效果;同时,增城实施公园化战略不是“处处建公园”,而是“处处像公园”,政府通过环境整治和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让绿道、景观林带修到田间地头,外来游客可直接入园采摘荔枝、入村吃农家饭,受益的农民也更珍惜公园设施,与政府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真正实现从“短期利益”到“长期利益”,从“与民争利”到“共建共享”的科学转变。
  “绿道”变为“财道”,群众得实惠
  “广东绿道、增城创造”。绿道是增城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到增城,就有种让人冲进绿道、感受惬意的冲动——百年乌榄树浓荫蔽日、各种乡土花木清香四溢、透水砖在花草树丛间蜿蜒曲折……
  从2008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规划建设500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一是自驾车游绿道。以广汕、荔新、荔白、新新、增正等旅游大道为主线,沿主干道两侧建设了200公里的绿色廊道,沿自驾车游绿道建设了21个休息驿站和20个生态公园。二是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共建设了长达250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效连接起来,打造成为富有田园风光特色休闲精品线。三是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以增江为主轴,把初溪枢纽上游50公里河道两岸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型的山水画廊。
  增城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绿道之初就提出:绿道的生命力不止于绿,而是基于绿道而形成的“绿色经济”,只有深挖内涵、做实产业,才能变绿道为“财道”,实现“绿色崛起”。如今,这样的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记者走进莲塘春色感受绿道魅力时留意到,经营管理沿途的农家乐、驿站基本都是当地的原居民,大量冲着“绿道”而来的人流给餐饮、自行车租赁等带来了商机。正如莲塘村村委会负责人所说:“过去莲塘村是贫困村,如今20%的家庭通过开农家乐餐厅致富,自家产的土鸡和乌榄、蔬菜是这些农家乐餐厅的招牌产品。”
  增城市委、市政府还抢抓绿道带来的旺盛人气,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实施“车尾箱”工程——提供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让游客玩得高兴的同时,也能吃到、带走安全、放心的食品。小楼镇农民老潘深有感触,以前他要把荔枝运出去卖,一斤只能挣两三元钱,现在建起了绿道,顾客就来到了家门口、果园边,不但不用起早摸黑挑荔枝到市镇卖,而且利润还比自己去卖翻了番。游客离开时,还不忘带上冬瓜干、白菜干、紫心番薯等农特产品,这对农民来说又是一笔可观收入。
  增城绿道,无愧“绿色崛起之道”、“科学发展之道”之美誉,更是实惠百姓的“生财之道”!有数字为证:增城绿道沿线的所有贫困村如今已经全部“摘帽”;2011年增城农民人均纯收入12363元,同比增长16.38%,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8 22:1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