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公务员工资的来源渠道不统一,工资的增长部分和津贴补贴部分分别由各级财政分担,到了欠发达地区因“只给政策不给钱”,有的政策便成了一纸空文
■本刊记者 蒋玉
“工作了一二十年的公务员,工资仍停留在每个月八九百元” ;“有的公务员债台高筑,负债累累,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个别公务员已沦为当地的特困户”……
近日,一个名为《乡镇公务员成了当今的“特困户”》的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被竞相转载,回帖踊跃。这个帖子是市阳西县一名乡镇公务员发的,他将“公务员”与“特困户”联系起来,认为广东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公务员其实已经成为了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特困户。
帖子面世后,有骇然的,有同情的,有怀疑的,更多的是拥有共鸣的同行们——雷州、电白,甚至省外一些地方的基层公务员也纷纷“顶帖”。
乡镇公务员是否真的成了特困户,他们的生活现状究竟怎样?眼见为实,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一探究竟。
比教师还低的工资
在帖子里,这位来自阳西某乡镇的网友将自己的家庭开支列了一张清单:“以每月计算,作为一名公务员,手机费100元,摩托车(上班、下乡用)加油费100元,家用水电费50元,液化气每瓶100元(每月用一瓶),大米60斤(一家三口)80元,买菜(一日三餐20元)600元,日常使用(油盐酱醋、洗刷用品等)30元,仅这些开支每月就达到了1060元。”
如果他的收入真的只有八九百元,明显入不敷出。而这仅仅是基本生活费用,“添置衣服、生病、人情往来,以及子女读书等费用,均未计算在内。”
情况属实吗?
“我相信帖子里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采访中,来自粤北、粤西、粤东的多位乡镇干部看完帖子后告诉记者。根据记者的调查,乡镇公务员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水平相差较大,一般在1000到1500元之间,也有一些地方低到八九百元。
一位来自粤北山区、有十几年工龄的乡镇副科级公务员告诉记者,2002年,他的工资是六七百元,现在工资刚刚达到1000元,住房公积金仅有几十元。
对于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来说,买房成了最大的心病。小张(化名)大学毕业后来到邻县的乡镇做公务员,谈及买房,他很是苦恼:“几十元的住房公积金根本不起作用,不知何时才能凑足首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欠发达地区乡镇公务员几乎都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甚至一些镇党委书记、镇长也不例外。被问及收入情况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苦笑。一位山区镇党委书记说了这样一句话:“够自己糊口,不够养家。”
“公务员这个职业虽然听起来漂亮,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出路,想走的也很多。”采访中,韶关乳源县大桥镇镇长陈育斌告诉记者,“近年来镇里也有些人放弃公务员的身份,去珠三角发展。毕竟人往高处走嘛。”据了解,确实也有乡镇公务员帮助家里做小生意的,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帖子中关于“公务员兼职”的说法。
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记者走访的几个乡镇,乡镇公务员的工资均低于教师的工资。陈育斌以前当过教师,他告诉记者,当年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的收入每月已比自己多了500元。
发不出来的补贴和减不下去的人员
几乎所有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干部都会提到珠三角乡镇公务员的工资比自己“高几倍”。记者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在珠三角并不十分发达的肇庆四会市,普通乡镇公务员的工资可以达到3000元。
为什么实行阳光工资了,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还差那么多呢?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公务员低薪制度,形成了公务员“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的薪酬模式,补贴和福利实际上决定了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公务员工资的来源渠道不统一,工资的增长部分和津贴补贴部分分别由各级财政分担,到了欠发达地区因“只给政策不给钱”,有的政策便成了一纸空文。
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收入差距。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一级党委、政府来说,捉襟见肘的财力决定了在工资之外难以有其他收益,收入低显得理所当然。
粤东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如果补贴和福利都能够发放到位,我的月收入可以翻一倍,也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
与发不出来的补贴相对的,是减不下去的人员。
乡镇党委和政府权不大却责不小。信访维稳、计划生育、抢险救灾等责任实实在在地落到了乡镇头上,许多乡镇按照现有的编制人数安排工作显得捉襟见肘。于是自掏腰包请人工作成了惯例。
加之种种原因造成的乡镇机构臃肿,人员精简不下来已经成为通病、顽疾。记者在粤东某乡镇采访时了解到,两万多人的乡镇,一个水利所竟然有100多名人员。
额外的人员开支给乡镇财政造成极大压力,导致入不敷出。一些乡镇发完全年的人员工资,财政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为了开展各项工作,乡镇领导有时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乐昌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曾经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现在是拿应该发给同志们的钱去办镇里的事情,实在没办法。”
责权利的失衡,导致部分乡镇党委政府用一种“维持现状就是胜利”的心态在做事情。工作越多,人员和花费越多,补贴和福利就越少。
据悉,广东正在酝酿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将把平衡责权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目标,从而将乡镇一级政府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变管理为服务,破解乡镇难题。
是同工同酬,还是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
近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确认工作结束,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比2009年人数多了30万。一边是火热的公务员招考状况,一边是在职公务员将自己比喻成“特困户”的不满,令人诧异。
粤东一位乡镇公务员这样说:“同样大小的乡镇,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任务是相似的,为什么干了一样的甚至更多的工作,不给一样的工资呢?”
这样一种声音代表了大多数欠发达地区乡镇公务员的心声。同一级别的公务员,由于身处不同的地区,工资待遇相差过大,无疑将影响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危及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提出,现有条件下解决贫困地区公务员工资待遇差的途径,就是公务员工资待遇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即省对市、县要设定调控线,严格按照上级审定标准,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防止经济发达地区擅自提高标准,导致差距越拉越大。与此同时,省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公务员的津贴补贴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本级财力不足的部分由省财政兜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督导力度,贫困地区要积极增收节支,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好财力,尽量用于提高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
当然,也有人认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在制定公务员工资时应该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如房价上万和房价仅1000多元的地方,公务员的收入应该有相应区别。
事实上,欠发达地区乡镇公务员待遇低,除了反映出现有工资制度的无奈,更多地体现出乡镇一级政府机构、编制、人员设置的矛盾与困境。通过机构改革理顺乡镇责、权、利的关系,解决乡镇人员超编的顽疾,将为欠发达地区乡镇公务员摆脱“贫困户”现状带来希望。(此贴内容是《南方》杂志上发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