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兴宁水口镇:红色土地“绿” 富民产业“兴” [打印本页]

作者: bbsgl    时间: 2021/7/28 21:05
标题: 兴宁水口镇:红色土地“绿” 富民产业“兴”
兴宁市水口镇是兴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曾走出了刘光夏、邓逸凡、刘通玉等一批革命先烈。近年来,该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革命遗址及名人故居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依托红色文化,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红色+古色+绿色”的融合发展道路,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联合采访团走进水口镇,感受老区苏区今昔巨变,聆听乡村振兴路上的“水口故事”。
  活化红色资源
  带动产业发展
  联合采访团首先来到水口镇光夏村。光夏村原名柏树村,为纪念该村革命烈士刘光夏而改名。该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据记载,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光夏村有14名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武装组织的缔造者、主要领导人刘光夏。2017年12月,光夏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红色村”;2020年8月,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记者在光夏村看到,占地约12亩的红色文化广场上,建设了一个宣誓平台,以大幅浮雕为背景,两边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五位县委书记以及首任五兴龙苏维埃政府主席雕像。据了解,为纪念刘光夏烈士,水口镇坚持保护开发与修缮并举,投入约2500万元,升级改造了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同步建设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楼、兴宁市党史教育馆,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让革命精神活起来,成为生动的红色教材,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区。据统计,2019年纪念馆升级改造完成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吸引了周边市、县2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特别是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共接待230多批次、13000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随着光夏村“红色村”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光夏村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变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很多村民都回到村里定居。据了解,在产业的带动下,光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增长到现在的超过20万元。
  盘活土地资源
  发展种植产业
  在光夏村的辐射带动下,附近河口村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片蓬勃态势。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新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口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引进企业合作发展丝苗米、西瓜、哈密瓜、无花果、红薯、大棚蔬菜等农产品种植,打造集党建文化、农家文化、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农家乐,壮大村集体收入,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目前,河口村已建成集无花果、枇杷、丝苗米等为基地的采摘园。通过发展各种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该村盘活了农村闲散资源,增加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据了解,村民从事农业产业种植每天可获收入120元,土地租金收入每年每亩达到400元,村集体收入也从原来的零增加到去年的15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5万元。
  “三色”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水口镇党委书记黄志勇告诉记者,下一步,水口镇将以“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客家特色古民居、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努力构建“一廊四景多产业”,走出一条“红色+古色+绿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其中“一廊”指围绕宋声河沿线的公路、绿道和水景观打造廊道,“四景”指前锋村红色文旅体验基地、光夏村红色教育基地、宋声农业生态旅游以及狮子岩风景区,通过廊道将四个景点串珠成链,串联成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结合水口镇农业特色,沿途打造油茶、茶叶、富硒米、丝苗米等特色产业。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斌表示,接下来,兴宁市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产业振兴,做强做大“兴宁鸽”、丝苗米、梅州柚等富农兴村产业,拓展生态+、旅游+、文化+等模式,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 卖地人    时间: 2021/7/29 20:22
厉害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ms.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