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6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诗翰墨在 德政口碑传

[复制链接]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8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志诗翰墨在 德政口碑传
在五百年前(公元1515年),有一位县令到兴宁上任。在任期内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力捕盗匪、增补县志,并善用诗、书、帖开启民智,引导民风,将一个穷僻小城改造成“岭之南,彬彬向风矣”文化之乡。这个人,就是明朝正德兴宁县令祝允明(号枝山)。为纪念作为一代书法巨匠的祝氏来粤任职五百周年并彰其行藏,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特于今年初将《正德兴宁县志》稿本影印出版——
执政为民 励精图治
据《明史文苑传》和陈麦青编著《祝允明年谱》所载,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明正德十年(1515)上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其时,兴宁境内社会治安不好,有强盗常出山谷明火执仗抢劫。祝氏赴任后很是感叹,有句云:“道惠何曾惠,吉宁又不宁。”于是他施计谋设法捕捉盗魁三十余人,邑以无警,百姓安宁,拍手称快。这是他上任后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祝允明在任时曾遭遇过洪灾,他关心百姓疾苦,减免税赋,而他反被“拙于催科秋税,被停给俸米”。为此留下了“夺禄浪言耕有代”的诗句。祝允明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体恤百姓,这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真可谓凤毛麟角。
“使无水无稼,绝饮废粒,人物且尽,舟楫焉往?兴宁小邑一陴不可舒舞袖……”祝允明在兴宁写下《水利记》一文,阐述了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他积极发动乡绅出资率众兴修水利,使兴宁可耕地面积很快翻番,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人民生活。
在明朝时,兴宁地区汉、瑶杂居,民尚哗讦,民风不淳。祝允明上任后,以礼待百姓,善用诗、书、帖开启民智,引导民风;并对优秀学子授以经学,亲为讲解。终将一个民风刁蛮的穷僻小邑,改造成“岭之南,彬彬向风矣”文化之乡。
县志诗书 文史墨宝
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善诗工书。“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当然就是他的强项。在兴宁履职期间,他邀当地学者刘天锡、张天赋、王希贤、李庠等人,据明成化旧志增修《兴宁县志》,补漏匡误,立义述文,皆出其意。《正德兴宁县志》稿本分为四卷本稿,内容相当丰富,尤为重视地方文化和民情风俗。
《正德兴宁县志》稿本二册,原书蝴蝶装,为苏州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被列为《中国古藏善本书目》。是中国内地现存最早的地方志稿本,弥足珍贵。稿本由祝允明亲撰序言,正文小行楷书,有钟(繇)、王(羲之)笔意,由行而草,令是书成为传世中的书法珍品,引致后人争相摹写。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为纪念一代书法巨匠祝允明来粤任职五百周年,特于今年初将《正德兴宁县志》稿本影印出版。
祝允明学书家承。其祖父祝颢,举进士,精于诗文,工行草;外祖父徐有贞,进士出身,大学士,才华绝世,书法擅长行草;岳父是中书舍人李应祯,有名书法家。他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书学生涯正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在学习和熟悉了晋唐传统后,其书确有独到之处。
祝允明在兴宁任期内,写下不少描写地方人情风物的诗文。在《怀星堂集》中就有关于兴宁的诗20多首、文10多篇,如《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罗翰林墨池铭》等。
《草书诗翰卷》和《草书自作诗卷》均是祝枝山晚年作品,其所录自作诗中有多首是描写兴宁的。其中一首七律是《夏日城南郊行》:
  古县周遭景物环,政虽多暇倦跻攀。
  偶因送客乘时出,却得浮生半日闲。
  频过水边仍有竹,忽当林断远逢山。
  但教到处情如此,瘴海无妨缓缓还。
另一首七绝是《过林头,看修竹数里不断》:
  五寸冲牙丈八矛,装成十万绕林头。
  莫欺楪子兴宁县,一半人家千户侯。
此诗落款为“数诗写似,约卿亲家。允明。”真迹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草书访友轴》是祝枝山晚年所写,是其草书中的代表作,释文为:“风物幽妍上郭宽,访朋因得一回看。家家黄土墙三尺,处处清潭竹数竿。欲雨欲晴云半密,如秋如夏汗微干。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落款字为“北郭访友一首,书廷仪轴子,枝山。”纸本原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祝允明在兴宁所遗墨迹,今存“灵岩”二字镌刻于和山岩石壁之上;以及“母节子孝”匾额悬挂于黄陂镇陶古村石氏中山公祠中堂。
缅怀先贤 传承文脉
兴宁文史界有所共识,均认为有两个人对兴宁的历史文化起着重要的推手作用:一是罗孟郊,另一个是祝允明。罗孟郊已成定论,神光山下的墨池是罗氏读书、讲学之地,在明清时期建有墨池寺,寺内建有墨池、探花亭及探花书院,所谓“墨池书院紫薇香”。改革开放后给予重修,1980年被列为兴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祝允明呢?在1992年出版的兴宁县志人物传略中仅用260多字进行简介,在兴宁亦无有关他的纪念建筑。这说明祝允明在兴宁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挖掘,有待我们去开发。祝允明在兴宁任满后升迁为应天府通判。他著有诗文集六十卷、杂著百余卷及大量书法作品。其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与文徵明和王宠并称为“明朝中期书法三大家”;他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他的书法作品有的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收藏,皆被视为珍品。
综上所述,可见祝允明既是一位受一方百姓尊崇的循吏,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儒、书法巨匠。这位明中期的文化名人来到兴宁主政,大大地推动了兴宁的历史文化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脉。祝氏在兴宁曾有“山灵我为乡人问,更许何年会有光?”之问,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当下,笔者认为挖掘历史文化名人祝允明的时机已经到来。在兴宁一些旅游景点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园筹建“祝允明纪念馆”是明智的选择和首要的任务。可将纪念馆建成研究祝允明书法诗文、培养书法人才、交流书画作品等多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使文化艺术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若善举可期,则既是对先贤的缅怀,又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3 19:5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