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华时报》:大剧院能否给室内乐火上浇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1 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以室内乐为主题的五月音乐节堪称中国室内乐领域的高地,今年已是第五届。在独奏音乐会和交响乐、歌剧夹缝中生存的室内乐总算是逐渐有了一席之地。更值得关注的是,五月音乐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中国的明星室内乐力量。
  在2011年,由宁峰、陈萨、杨锰组成的“北京三重奏”拉开了国内重奏组成军的序幕并登上当年五月音乐节的舞台。此后美杰三重奏也很快成立,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出现在今年五月音乐节的阵容中。宋思衡、黄蒙拉和赵静三位青年演奏家也成立了一个三重奏组合。在去年下半年,由宁峰、秦立巍等人组成的“龙四重奏”不久前也举行了首次系列演出。
  巧合的是,在新锐的“龙四重奏”演出之后,屹立三十年不倒的上海四重奏隔天便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巴托克全部六首弦乐四重奏的演出。两组四重奏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直观反映出了当下国内室内乐的尴尬。龙四重奏的阵容堪称豪华,四人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如同飞沙走石,中提琴金朕弘在三乐章中的独奏乐句令人惊艳无比,大提琴秦立巍也始终保持着稳健,而在返场环节所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则因为宁峰极具歌唱性的演奏成为了催泪器。上海四重奏虽然不复当年勇,但毫无疑问,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四重奏团并非四位音乐家坐在一起演奏,他们之间的默契已入化境,对节奏与速度的把握自然之至,毫无刻意之嫌,音色也十分相融。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力度和表情频繁的变化的巴托克作品中,四人演奏变化的幅度和力度的对比浑然天成,而这正是巴托克四重奏最大的挑战,也是除音乐本身之外欣赏的另一趣味所在。相比之下,龙四重奏的四位成员皆有仓促之嫌。显然这种明星室内乐组的排练、演出场次无法保证,成色便难以提升。
  室内乐的难度和精彩,在于平等与合作,即使每一部作品赋予各个成员的“戏份”不同。而独奏、交响乐、歌剧本质上突出的仍是独奏家、指挥家和歌唱家的个人魅力。这也说明了室内乐不够受欢迎的原因。但只有打下室内乐基础,从独奏到大型管弦乐的古典音乐产业才完整、结实。对听众而言,室内乐无异于清肝明目的良药,有助于摆脱对艺术偶像的自我想象。
  如果要给室内乐火上浇油,大剧院在演出平台优势之外,其麾下的管弦乐团是一个重要基础。这支年轻、上进的乐团一旦准备好自己的音乐季,就可以顺势推出该乐团成员组成的重奏组,次之可以邀请其他重奏组。这种以常规的交响乐音乐会“促销”室内乐演出的模式,既保证计划性,也能够非常有延展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2/1 00:10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