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成就“增城模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10: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增城广场是中部城市生活和文化产业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报记者 古礼贤 摄)


  【编者按】 近年来,增城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珠三角经济圈的“尾巴”一跃成为工业与生态文明并举的魅力新城,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增城模式”。在梅州吹响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号角之际,增城有很多值得梅州学习借鉴的好做法、好经验。近日,本报专门组织采访报道组深入增城,探寻增城科学发展的真经,感受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成效,今日起推出“走马增城感受新型城市化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记者 刘世锦 高生君


  连续11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广东唯一上榜全国县域经济十强的县市……这是让增城值得骄傲的成绩。增城,昔日广州的一个贫穷偏僻的山区农业县,如今已经成为年生产总值超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五年增加超过1000亿元的县级市,而且在经济实力逐渐强大的同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缔造了令人瞩目的科学发展“增城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全国率先启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部署新一轮发展大局。
  以 “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沿着新开通的广(州)河(源)高速公路,记者一行从小楼出口下高速进入增城北部山区,驱车一路往南,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中央花带色彩斑斓,在这样的道路中行车犹如进入了森林走廊;而在进入市区之前,道路两旁视线范围所及几乎看不到一座工厂,原生态韵味十足的农家乐、游人骑自行车漫步在绿道中告诉过往的人——北部就是享受慢生活的地方。进入市区,宽敞的道路、高耸的大楼、密集的车流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都市的味道,图书馆、广场、商场、公园等完善的配套生活设施营造了宜居的环境;继续往南进入新塘等工业重镇,现代化的厂房、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描绘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画面。休闲,就到北部;生活,请到中部;创业,南部在召唤。一幅清晰的城市产业分布图让每一位初到增城的人都能了如指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增城的发展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作为广州北部山区县,增城工业刚刚起步时,也曾走过拼资源、拼土地、拼劳动力,“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3年,增城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为南、中、北“三大经济圈”,推动形成各有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
  南部新型工业区——增城南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位于广州、东莞、深圳黄金走廊上,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城镇配套设施,发展工业优势突出,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以新塘为龙头,以园区化、组团式推动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发展,按照国家级创新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中部城市生活和文化产业区——中部是增城中心城区所在地,环境优美,是珠三角后花园、广州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增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因此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规划建设会议休闲和研发中心区,创建文化产业城,打造国际化会议休闲胜地,推动形成城市生活圈。
  北部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增城北部山区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好,好山好水加田园风光,旅游资源丰富,是广州东北部生态屏障,因此北部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以湖心岛、小楼人家等景区为重点,营造800多平方公里的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
  科学规划引导有序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据增城市城乡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明确了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后,增城市委、市政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协同推进”的思路,让主体功能区建设从设想变成现实。为使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城市认真抓好“三划”(超前策划、科学规划、有重点有计划),严格把好“三关”(规划关、环保关和安全生产关),做到“三个结合”(群众的呼声、领导的思路和专家的意见),坚持“三师”(工程师、经济师、律师)而行,先后组织举办了增城科学发展论坛、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增城市绿色经济论坛等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高起点编制了 《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增城片区发展规划》,以规划的形式确立了三大功能区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别制定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南部)、《增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部)、《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北部)及相关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功能区建设。
  有了“软支撑”,高效自觉执行“硬规划”
  小楼镇,如她诗情画意般的名字一样,是增城北部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的重要区域。记者驱车穿行小楼镇,看到最多的就是星罗棋布的绿道,散落其中的农家乐里笑声不断。在小楼采访时,记者听到了小楼为了守住青山绿水而主动放弃工业项目的故事:当广州钢铁集团公司来小楼镇考察投资10多亿元、建设15万吨有色金属项目时,因项目不符合北部发展规划,小楼镇自觉服从主体功能区发展大局,将这块“肥肉”让给了增城南部的工业园区,传为一时佳话。
  其实,在刚开始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时,增城北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心里也在嘀咕:南部发展工业富起来了,北部禁止发展工业,群众的腰包如何鼓起来?财政如何运作?政绩如何考核?……小楼镇能够忍痛割爱,不是因为小楼不想发展,而是为了大局牺牲小我,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牺牲有增城市委、市政府的 “软支撑”来撑腰——增城的决策者深知,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从规律上进行整体把握、统筹兼顾,因此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从资源配置、利益补偿、绩效考核等方面着手,探索建立了四大保障机制,让守住青山绿水、夯实发展基础的北部生态发展区不吃亏:
  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北部镇级公务人员工资支出和政府运作经费全部由市级统筹,不足部分由市转移支付,确保北部各镇不陷于盲目发展经济的冲动和对生态的破坏性开发。
  分类绩效考核机制——北部只考核生态建设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考核工业发展业绩,而南部侧重于考核工业总产值,中部侧重考核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功能配套能力,确保镇级领导保持正确的政绩观,潜下心来发展生态经济,明确生态经济发展水平高也是一种政绩。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有效调动了各镇街主动围绕功能区的定位推进各项工作。
  生态补偿机制——增城在北部规划森林公园,建设生态公园,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均实行生态补偿办法,林地、园地、农田分类补偿,确保了生态建设的效益,保护了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长期稳定性。
  生态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发展生态经济一靠生态保护建设水平,二靠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三靠生态经济发展项目。增城整合农、林、水专项资金,做到用途不变、功能整合、绩效优先,为北部山区建设了一批农业观光项目、水环境旅游项目、林业观光休闲项目,既建设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新的考核机制经过逐步改进推行后,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干部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有了明确的方向,招商引资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硬规划”得到了高效、自觉执行——农业招商往北,工业招商朝南,干部不愿留在贫困地区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9 02:24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