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中国论文拒稿率非常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在汉坦言:
  中国论文拒稿率非常高
  万建辉 彭小东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彭小东)“中国年轻科学家太尊崇前辈,不会批评他们的成果。为发展科学、创新,要勇于批评前人。”
  昨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访问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在该校举行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
  鼓励不同领域专家交流
  在华中农大图书馆圆形会议室,艾伯茨与该校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座谈。艾伯茨说,要多给年轻科学家机会,为他们提供资源。他非常愿意促进中美年轻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
  应该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擦出火花,做植物研究的可以去听一下动物研究的,这样碰撞灵感火花,获得新观点。一个研究生要进3个教授实验室,实验室要相互开放,一名专家在本领域要能让别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论文要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华中农大不少中青年教师关心如何向《科学》投稿。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艾伯茨说,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一个国家要缔造科学心态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谈话录
  记者 万建辉 通讯员 范敬群
  转基因需要多方意见表达
  昨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作了题为《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主题发言。数千名学生进入会场聆听。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科院院士张启发,英国Sussex大学环境政策高级研究员Erik Millstone,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美国《科学》杂志亚洲编辑Richard Stone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会,就生物技术、转基因等议题作报告。
  华中农大学生问:“美国是如何平衡关于转基因水稻的不同声音的?”艾伯茨答:“在转基因工作上,我们需要各方意见的表达。我们会尊重科学家的意见,会非常谨慎,以确保信息来源全面。同时需要在转基因科研一线的人员加入。”
  政府不支持的研究也会做
  有学生问:“当年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您在科学家与政治家之间是如何做平衡的?”艾伯茨说:“美国政府有时不会听科学家的意见,会因为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支持做某些方面的研究,比如干细胞在应用上有道德问题。但美国国家科学院会寻找其他机构、基金会获取科研经费,有时甚至透支做研究。”
  他说,比如,里根总统时期不重视艾滋病方面的研究。但科学院仍做了一些项目,并在艾滋病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有了突破后,便吸引了各方注意,最后政府就行动起来。
  要缔造整个国家的科学心态
  昨晚,艾伯茨不辞辛劳,在华中农大面向湖北省科技界人士作题为《科学与世界的未来》的演讲。
  他说:“美国国家科学院可以追溯到林肯时代。直到今天,美国国家科学院仍是独立的,不隶属于政府,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差旅费,每年会免费向政府提供200份科研报告,供政府科学决策。”
  就他本人而言,选他做国家科学院院长时,他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事实上,他更愿意待在实验室里。当时,管理国家科学院并没有那么复杂。国家科学院有一个咨询委员会,有权罢免他。事实上,很多管理工作是这个委员会在做。
  艾伯茨说,科学没有国界,各国在科学领域应该相互合作;科学家必须独立思考,有质疑批判精神,要能迎难而上、敢于冒险;要让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在实验室动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年轻时培养一种科学心态。对国家而言,要缔造整个国家的科学心态,“让人们利用科学理解我们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6/2 11:52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