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兴宁市历史纪念馆内参观。(罗玮 摄) 宁中镇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暨“红色家书”读后感演讲比赛现场。(罗玮 摄) 兴宁宣布解放后,解放军入城。(受访者供图) 李洁之故居——慈恩庐。(叶惠玲 摄 新修建的兴宁市烈士纪念馆。 (罗玮 摄) 在兴宁市人民公园内,一座解放军战士手举火炬的石雕像格外醒目,底层基石上的“兴宁县解放纪念”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49年5月18日,兴宁获得解放。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统一战线粤东明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5月14日,国民党广东军政官员和民主人士吴奇伟、李洁之、曾天节、肖文、魏鉴贤、魏汉新、蓝举初、张苏奎在河源龙川老隆联名发出反蒋起义投靠人民的《我们的宣言》,宣告与蒋介石反动集团决裂。在发出宣言前后,他们分别在河源老隆、梅州梅县、蕉岭、兴宁等地率领各自的部队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由于起义地点在广东东部的东韩江地区,人们称之为“粤东起义”或“兴梅起义”。 谈及粤东起义与兴宁,就不得不提到李洁之。出生于新陂镇的李洁之在辛亥革命后奔赴广州参军,1921年夏天,他加入了邓仲元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担任工兵营排长,后入粤军第一师组建的非常大总统大本营警卫团,亲眼看到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罪行。他在叶挺部(第二营)任排长,拱卫大本营和直接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安全。1922年升任连长,参加了两次东征。接着经邓演达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往后担任许多重要工作,如1936年7月,他任广东省会警察局局长,曾宣布取消新闻邮电检查,释放前任关押的政治犯214人,其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 1949年,李洁之出任国民党广东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他到任后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并规定进攻游击队必须经他批准始能行动。同时,派秘书与兴宁地下党互通情报。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和部署,5月14日,他与志同道合者联名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5月18日,李洁之、陈郁萍所掌管的保安独九营和县保安营宣布起义。陈郁萍以县长名义贴出布告,宣布兴宁解放。全县各区也张贴起义布告,并支持接收旧政权,兴宁获得解放。 李洁之等人的义举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的通电嘉许。粤东起义带动闽西地区起义,使两个边区16个县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7月淮海战役败退的胡琏兵团进犯兴梅地区。李洁之与改编成解放军的起义部队转入对蒋军的战斗,为广东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在距离兴宁城区仅15分钟车程的新陂镇上长岭村,有一座风格独特、中西合璧的民居,名为“慈恩庐”,洋楼式建筑配以红柱青瓦白墙,门外有百年南洋杉纵横延伸,很是奇特。 慈恩庐始建于1933年,历时5年建成,是李洁之的故居。为了感念母亲的恩德,李洁之将其命名为“慈恩庐”。得益于故居的保护修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前去参观,亲身感受李洁之的爱国热忱。慈恩庐项目投资人刘勇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农村的生态环境越变越好,周边的环境、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冲着民宿以及客家文化前来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两镇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后,我们这边的游客比以往多了不少。” 青山万古驻忠魂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兴宁共涌现出450多名烈士,其中277名烈士的鲜血洒在兴宁的土地上,蓝胜青、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蔡梅祥、张瑾瑜等31名区级以上的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00多名群众惨遭杀害。此外,仍有数以千计的无名英烈失考。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辟了兴宁的新天地。 红色,是兴宁最为厚重的一种底色。 暮春时节,位于合水水库西边山岭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巍峨耸立、庄严肃穆。这是铭记英雄的丰碑,更是用忠诚与生命筑成的红色地标。革命英烈的铁血忠魂,是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奋斗前行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宁死不屈、傲然屹立的精神脊梁。 “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合水革命烈士陵园主体建筑,陵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于1959年。”兴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钟清林告诉记者,陵园在1980年、2012年进行了两次修缮,1980年经县政府重修后,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当年9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兴宁争取了350多万元资金对合水革命烈士陵园的主碑、园林绿化、场地等设施进行了整体修缮。”钟清林补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陵园入口处新建有烈士纪念馆、接待室和烈士英名墙,纪念馆内展览有兴宁市革命史展。陵园内有3级平台,纪念碑位于第3平台中央,碑形为四方形,碑身南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正面碑文刻有罗屏汉、刘光夏等12位烈士生平简介,周边刻有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主碑两侧有独葬墓29个。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烈士英魂,为兴宁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至今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兴宁儿女奋发前进。据了解,兴宁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80处,其中市级烈士纪念设施31处(合水革命烈士陵园1座,烈士纪念碑1座,烈士墓29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9处。走进革命烈士陵园,就走进了兴宁当年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汗水、泪水、鲜血换来的今天。 仰望英烈,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发扬和传承。每年的重要节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在校学生、人民群众等走进这里,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陵园,从前辈英烈们的身上汲取精神与信念的力量……据统计,合水革命烈士陵园每年累计接待干部群众2万多人。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缅怀英烈,重温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往日的炮火硝烟早已散尽,但其中蕴藏的精神内涵,仍是我们今天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烽火长存铭英烈 兴宁市人民公园内,人声鼎沸。古朴的兴宁市历史纪念馆坐落于其中,静穆地敞开大门,迎接着访客。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爷爷,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有现今的美好生活都少不了他们的付出……”纪念馆内,一群学子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缅怀先烈功绩。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始建于1997年,与兴宁市博物馆、解放碑成三位一体,是一座半圆形具有客家围龙屋特色的建筑。纪念馆楼高三层,面积共1600多平方米,内设七个展览厅,主要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实物展出。 “藏古今杰秀,聚宁水精华。”走进纪念馆,时光仿佛在这里沉淀。七个展览厅中,前四个展厅按时间顺序展出的是从公元331年建县开始至2001年的兴宁主要事件、人物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展厅展示的文字资料均由毛笔书写,充满了浓浓的笔墨气息。 一笔一划书历史,字字句句记心头。每一个字,每一个事件都蕴含其深刻的意义,透过这一笔一划,不仅“看”到了兴宁上千年的变迁历史,也体现出了兴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都是由爱好书法的老前辈一字一句写下的,这也是我们纪念馆的特色,20多年了,笔墨依旧清晰,许多参观者都跟我们建议说要把这些保留下去。”兴宁市历史纪念馆馆长龙瑜告诉记者,近几年,纪念馆还与兴宁知名人士及其后人、收藏人士合作,收集获赠和专业复制了一批史料、文物、照片、古籍、字画等。如今,拥有深厚底蕴的纪念馆不仅是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去年革命遗址普查中还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之一。 第五展厅和第六展厅,展出的是兴宁在祖国大陆各地的名人和荣誉市民。第七展厅展出的则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据介绍,纪念馆会根据不同时节不定期举办各类不同主题的流动展览,让人更好地了解兴宁的人文历史、革命斗争史。迄今为止,纪念馆已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师生、外宾等近100万人次。 “我最亲爱的妈妈,这是我写给您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我最后一次和您谈话。您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死,是最有价值的。妈!您或许认为您的儿子太不孝了吧。其实您应该欢喜,您有一个光荣的儿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全体师生爱国爱家乡热情,宁中镇党委、政府于日前举办了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暨“红色家书”读后感演讲比赛。 16名学生代表以朱振汉的红色家书为主题,依次上台发表读后感演讲。在学生代表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声情并茂的演讲中,朱振汉的事迹一次次在观众和评委眼前掠过、耳畔响起…… “小朋友,恭喜你成为我们的‘小小讲解员’。”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各类未成年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兴宁市历史纪念馆也从此次获奖代表中聘请了两名“小小讲解员”。“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持续创新形式去教育引导学生,聘请小讲解员,不仅是对小朋友的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教育,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根植。”龙瑜说。
(梅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