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动工修复古城墙
来源: 梅州日报
兴宁市古城墙修复工程于日前正式动工。该市计划首期投入600万元修复北门及其城墙138米,约占现存古城墙总长的一成,年底前完成首期工程。
兴宁明代古城北门城楼。
史料记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兴宁县由古龙川县分立,隶属东宫郡。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周仕贵移县治于今兴城所在地,筑土垣200丈,围公署、仓库于城墙内。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底部是窑制青砖,顶部为夯干墙,厚实坚固,虽历经500多个春秋,砖块上“城砖”两字依然清晰可见。
古城墙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认识,兴宁市于去年秋开始出台措施保护古城墙,明确保护范围为现有城门、城墙建筑实体,建设控制地带为城门(城墙)外25米、内8米范围为界,并要求城墙保护管理单位兴宁市博物馆加强日常管护和图文记录。今年初,该市又决定首先选择保存比较完整,基础较好的古城墙北门段138米,通过各种渠道筹资,计划投入600万元进行修复。经过紧张筹备和认真动员,该市相关部门已于日前着手拆迁城墙上面现代建筑,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绘制出修复草图。拆迁工作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随后对古城墙进行修复,首期工程在今年底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