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11/5/11 09:39

梅州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进展调查

   记者 刘奕宏 实习生 梁珍女

  近日,下午放学后,梅江区人民小学的足球场上,20多名满脸稚气的学生包括三四名女生,仍在教练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练习运球、颠球等基本功。过去,人民小学培养体育人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多是乒乓球项目,如今,足球运动也在这所学校生机盎然。改变来自于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我市正在实施的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正在逐步推进,红火的校园足球联赛正在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回绿茵场。

  找回失落的昔日辉煌

  梅州足球的历史要回溯到20世纪初期,30年代出现的标志性人物是球王李惠堂,这位五华汉子曾代表国家队出征远东运动会、奥运会立下赫赫战功,他大力抽射让接球门将受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在李惠堂之后,梅州的足球人才辈出,上世纪50年代,国内足坛有“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乡梅县”的说法,包括现在的梅县、梅江区、兴宁、五华在内,先后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曾雪麟、蔡锦标、杨宁、黄德保、王惠良、郭亿军、谢育新、池明华、吴伟英等一批名将。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足球之乡”梅州面临一种尴尬的现实:在国家队出征的比赛场上,再也没有梅州人的身影,这“饥荒”一直持续到今天,甚至在国青队,乃至中超、中甲的赛场上,梅州球员的身影也渐渐变得稀落。

  梅州足球的尴尬实际上也是中国足球的尴尬。这几年中国足球水平在亚洲已沦为二流,除了联赛的“假赌黑”外,新形势下对地方青训体制打造的忽视,对足球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这种伤害对梅州这样的足球人才培养基层尤其大,导致足球运动人口萎缩和人才凋零。

  尽管面临困境,热爱足球的血脉仍在梅州人身上涌动。近年来,曾雪麟、邓锡权、古向明等足坛热心人士,或建言献策,或为梅州足球的复兴奔走,市委、市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更是高度关注,多次举办振兴足球之乡的大型座谈会,最后在广纳贤言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出台了《梅州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吹响复兴梅州足球的号角。

  梅州足球关注度在升温

  2010年5月13日,我市邀请容志行、苏永舜、曾雪麟等国内和广东省足球界知名人士,以及本地体育界、教育界、媒体人士共聚一堂,对规划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

  此后,《梅州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由市政府发布实施。

  对规划实施后梅州足球的变化,市体育局局长温冠文感触良多。他表示:“在规划实施前一年,一些工作已经在进行,规划实施后,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社会各界人士对振兴梅州足球进展的询问。特别是我市先后举行首届‘李惠堂杯’足球联赛和贺岁杯后,大家对梅州足球的关注度更高了。”

  曾几何时,梅州的足球成了被中国足球高层遗忘的“灰姑娘”,而今,梅州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的决策,正是为中国足球从谷底走出提供基层支撑,让梅州足球重回他们的视线。今年3月初,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率领国家体育总局调研组来梅考察调研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情况,表示中国足协将尽力帮助梅州发展足球事业,在搭建沟通国内、连接海外的平台,推动梅州市足球训练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4月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志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来梅考察,鼓励我市大力发展足球运动,进一步擦亮“足球之乡”这一城市名片。

  改变引来外部的关注。近两年,梅州作为开展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的44个城市之一,是广东唯一开展此项活动的地区。目前参加小学组的学校有54间、参加初中组的有27间,主要分布在梅江区、梅县、兴宁市、五华县,而梅州城区的学校(包括梅县新县城)基本得到覆盖。这项旨在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丰富校园足球文化的活动,有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据市校园足球办公室主任罗巧军介绍,现在参赛队伍的运动员注册人数达1089人,每支球队每年需至少参加18场主客制的比赛,而课余参加足球训练的学生比注册的人数更多,足球人口总体止住了前几年下滑的势头,正在回升。

  令人感到欣慰的还有足球基础设施的改善。借创建教育强县的东风,我市分布在校园的足球场地建设和完善大力推进。以梅江区为例,城区的龙坪小学、作新小学、鸿都小学、客都小学、人民小学、城北镇中心小学、乐育中学、嘉应中学等相继建成人工草球场。一些受访学生表示,踢球场地的条件变好,受伤的几率也就下降,更多同学感受到踢球的乐趣而加入进来。梅县和其他县(市)也在加大力度完善校园球场的设施。在梅县新县城,一座新颖、高规格,拥有2 万个座位的大型足球场将在今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将为我市承办高水平的大型足球赛事提供良好平台。

  撬动效应需加快推出

  振兴足球之乡,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在增加足球人口和扩大足球基础的情况下,打造一个人才上升的渠道势在必行。李胜能、李文杰等体育界人士认为,过去计划体制时代业余体校的培养模式,与俱乐部体制的衔接不顺畅,人才的输送出现梗塞,加上人才选拔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导致青少年参加足球训练的意愿降低。因此,梅州早日组建一个俱乐部,作为龙头带动青训梯队体系的建设非常迫切。

  梅州组建足球俱乐部队伍,先参加乙级比赛,创造条件进入中甲联赛,是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的内容之一。李胜能建议,这一计划应尽早实施,因为筹备一个俱乐部,完善队伍参加乙级比赛,须有2到3 年的时间,如不抓紧进行,就可能拖规划的后腿。

  市体育局副局长叶佐权则认为,振兴足球之乡还要有标志性的撬点,应尽快保证市足球基地建设如期开工,使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看到梅州振兴足球运动的巨大决心,有利于今后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有了良好的训练设施,才可支撑足球俱乐部的建立,吸引高水平的球队来冬训、比赛,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

  社会关注有待转化为支持

  采访中,体育界人士向记者表达最多的愿望是,多宣传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的好处,踢球既强身健体又可增强组织沟通能力,适当参加有益学习,消除家长的顾虑。

  事实上,家长的顾虑反映的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心态。他们希望看到梅州足球走向复兴,但对自己如何加入这一进程,却有点犯难。

  振兴足球之乡计划,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实施,校园足球联赛需要大量配套的资金,建设足球场地的资金以亿元为单位,承办大型的赛事,提升足球文化氛围,所需的物力人力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一个正面的例子是,配备足球场的梅县体育场建设得到曾宪梓先生捐资1500万元的支持,将建成全市首个国际标准的体育场。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梅州足球振兴的实际行动在展开。如广东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实施“万力希望工程”,在梅县、梅江区、兴宁、五华的13间学校布点,投入100多万元,改善训练条件;足坛名宿邓锡权回乡创办公益性的足球俱乐部,曾雪麟、古向明等热心人士积极促成“九龙杯”足球赛的举办;一些企业家更为学校人工草球场的建设出资。然而,在乙级俱乐部建设的关键环节上,更需要有热心的企业或企业家关注和支持。有关人士表示,离开市场的运作,俱乐部将成无源之水。目前,我市有实力的企业以足球为媒宣传企业形象的意向仍有待加强,这既有企业本身的意识因素,也有足球的品牌吸引力还要自我提高的原因。

  要问足球之乡复兴之路有多长?勇气和决心告诉我们,路在脚下。足球运动的内在规律又提醒我们,只有理性地走好每一步,未来的5到10年内,梅州才有可能冒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

几度风雨 发表于 2011/5/11 09:58

一步一步打好扎实基础,期待梅州足球的重新振作!

大声古 发表于 2011/5/11 11:39

谁沾上中国足球,谁倒霉!

ytom 发表于 2011/5/11 14:45

真的很奇怪,梅州踢球的很出名,也有很多高手,但都是一些野路子,想进职业什么的太难。

lchj 发表于 2011/5/11 22:49

不关注。。。

新的开始 发表于 2011/5/13 15:28

瞎说,梅县有什么足球人才,兴宁才是足球之乡!

夏的味道 发表于 2011/5/15 17:28

回复 6楼 新的开始


    :lol 说的很对!!别老是梅县...梅县的.

xnxnxnxn 发表于 2011/5/16 22:47

足球踢成这样。。吹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州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进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