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平 发表于 2018/8/8 11:54

客家民俗研究二 猜码酒令

说起酒令第一个想到的是红楼梦中几个行酒令的情节,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现在的平民生活中没有酒令这一游戏,然而这次的观察颠覆了我的看法。原来客家人也有酒令,但一般平时是不玩的,只有在赏灯那晚才会玩的游戏,而且是要添了男丁摆酒请亲朋才会行酒令助兴。也许是我很少去这种场合,或者之前一直没有将它当回事来思考,这种民俗我竟直至这时才全面地认识到。      客家人的赏灯酒令与红楼梦中的酒令大不相同,一个是平民阶层玩的非常简单非常俗的游戏,另一个则是有闲阶级消遣的高雅文化,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玩法不同,所说的令词自然也就不同了。先说说客家的赏灯酒令,然后再和红楼梦中的酒令作作比较,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一文化。      赏灯酒令也叫猜码,也就是划拳,只出大拇指既可以代表一也可以代表六,因为划拳只用一只手,只出大拇指可以喊的令词有“高升”、“”(不知道具体说辞);出拇指和食指代表二或七,令词是“双桂”、“七宿”;伸五根指头或不伸手指出拳头代表五或十,令词有“齐来”、“满堂”、“五谷”。(由于只是观察一小会儿所以记住的并不全面而且玩法也没有弄通,在此也只是大致描述一下就算了)。      这种酒令是两个人玩的,大概各种令词之间有相克的关系,如果你的令词并对方的令词克住,那你就输了,要喝酒。玩法有“添丁”令和“发财”令两种,如果是添丁“令就是每次出码和喊令词时都要在前面加一句“添丁”,例如“添丁”——“高升”相应出的是出大拇指,“发财”令也如此。如果双方的令词不相克也就是没有分出胜负,然后接着猜下去直至出现相克为止。(具体的玩法我没玩过,所以细节我也说不清,大概是这么玩的)       红楼梦中行酒令的情形大概不用我做过多的描写,通过其中令词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中社会结构的差异。       赏灯酒令的目的在于制造欢庆热闹的气氛,和放烟花炮仗,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大家融入热闹欢乐的氛围中,因为这些令词是大声喊出来的而且输了要酒的,更重要的是玩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表演天赋很能娱乐大众的人,他往往会耍赖,参杂很多搞笑的话语,否则这种酒令是玩不起来的。其中的令词很能反映传统客家文化的状况,所有词似乎都是好词但细细一看却全是非常俗的词,与高雅的酒文化非常不相衬,只分分添丁和发财两令,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添丁和发财的重视程度了。然而现在除了发财仍旧是大众的梦想外,这些令词似乎都有些过时,而且会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大概是客家人中具有表演天赋能娱乐大众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在到处打压异端,我们希望大家整齐划一,不太喜欢身边有与常人差异很大的人。因此我们大部分人都愿意做观众,而不愿被人围观,在加上这种游戏有些不合时势,所以日益衰落。我并不是慨叹就传统的消逝,而是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乏味而感到惋惜。我们很难想象在中国平民中将酒宴改成晚会,像西方社会那样邀请亲朋到家参加晚宴,举行舞会,让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所有人的快乐都是源自自己对晚会的融入,而不是通过围观获得。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人会放下日常的面具,丢掉正人君子的常态,非常享受地放松,通过集体游戏而获得内心的愉悦。      猜码酒令仍然没有脱离中国人围观的逻辑,一围人中只有少数几个大声吆喝,围观者从参与者怪异的言行中获得谈资和笑料,所有参与晚宴的人都是来看热闹而不是来制造热闹,因此需要燃放大量的烟花和鞭炮,还要请人敲锣打鼓来制造热闹氛围,这也是中国party文化的独特和怪异处,在专制日益破裂,开始强调个性,关注个体幸福的现代社会,中国竟然还逗留在旧的一统文化中,这能不显得怪异吗?      还有为什么这样游戏一定要喝酒呢?酒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醉酒会让一个人失态,中国人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借醉酒能打破常规,酒麻痹人的肌肉和神经,思维也会因为酒精的摄入而放松管制,于是平时面若冷霜的人,在酒过三巡后,也会大声喧哗,称兄道弟,将平时的所有界限都打破。猜码酒令也如此,参加猜码的人刚开始可能也会拘束,当喝了一些酒后自然会也玩也兴起,最后必定以其乐融融收场。大概酒是让一本正经的中国人,获得内心释放的唯一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民俗研究二 猜码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