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5/12/28 22:22

广东省兴宁市廖氏史志(1)

我们廖氏的始祖是分封蓼国诸侯王叔安公。我们的根在中原——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公元264年,三国时大将军叔安公64世孙廖化公迁入洛阳。二千多年前,也就是西晋末年,皇族内部八王争权,发生内乱,在洛阳一带,有一次大战就死十多万人。特别是北匈奴南侵乱华,洛阳地区先后有八九万人南迁,不少官家望族,率领族众大批南迁江淅、福建一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我祖六十八代(虔化谱一世)子璋公世居洛阳,官居南京。其子左衙大总管,其孙五桂公,又承袭征吴大总管,均居洛阳。从宪在东晋即公元317年间,自河南洛阳迁往浙江省松阳县顺义乡诚信村开基。子璋—从宪—五桂—钦,四代将军,三百年望族。唐朝贞观年间,79代崇德公科登进士,出任江西虔化县令,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是客家廖氏的远祖。任满后落户当地宁都。唐朝后期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史称“安史之乱”。我祖八十三世四十一郎又避乱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宁化被称为客家人的母亲城。这里,崇山峻岭,乃为世外桃源。宋绍宗二年,发生晏彪农民起义,占据了闽北,涉及十多个县。约于公元1130年——1135年间,花公迁入上杭觉坊开基,成为上杭廖氏开基祖。花公三世孙敏公从上杭迁入永定县黄沙,再迁县城草席铺。蒙古族成吉思汗南下时,约1275年98代仲远公,时任三院(台御察)太尉,镇守梅州,并落户梅州。公元12271272年2月,宋兵大败,文天祥退入梅州,来过兴宁。公元1405年,101代德源公,从梅县坜林坪迁入兴宁和山堡大茔里开基,成为兴宁的开基祖。约于公元1788年,116代豹公由大埔迁入兴宁义尚围。德源公和豹公都是兴宁廖氏的两位开基祖。六百多年来,开拓繁衍,人才辈出,宗枝奕世,源远流长。正是:德源始创到兴宁,二世敬斋一脉连。三代九思奔四海,东西南北裔绵延。德源公豹公后裔现有数十万人,分布四方,创业四海,其中有约5万人仍在兴宁。现将兴宁廖氏播迁、分布和发展情况简述如下: 发展及播迁概况(1405年—1840年) 一世德源公约于公元1405年间,从梅县坜林坪圳背迁入兴宁和山堡大茔里(今大茔村)开基,佃耕官田。以后建有房屋一座。依山(瓦池岗)而建,坐北向南,上下一栋,横屋一杠,门前一口鱼塘,屋后茔地,荆棘为界。可见,是属中等农民家庭。距今二百年前仍有部分后裔(属那一支不明)居住。以后房屋租赁当地何某某暂住。百年之后,引起诉讼,至1930年,双方订立合约,收回立界(今已建移民房),公坟就在祖屋左下侧蛇头咀,喝蛇形,修和山水利时已毁。二世敬斋公,公元1407年8月10日未时生,妣欧氏、李氏、包氏。生有九子:思明(1424年生),思聪(1427年生),思温(1430年生),思恭(1433年出生),思忠(1435年生),思敬(1438年生),思问(1440年生),思难(1443年生),思义(1446年生)。据考证,随着敬斋公人口的增加和成长,促使先祖们不断向外迁移扩展。一是迁往新圩石崖;二是迁往叶塘石壁下、大井头、龙角隆、龙坪;三是新圩虎洞、蓝埔、下蓝埔、新陂马岗、叶南汤湖,以及外县外省到处开拓创新,立业发展。早期(公元1450—1600年)的繁衍迁移情况分述如下:(一)三世思明公生二子:志诚、友诚。由于当地水灾频繁,思明公妣蓝氏携子友诚迁五华开居,成为当地的开基祖。四世志诚公生三子:遂良、遂庆留兴宁,遂兴迁往梅县山梓背。五世遂良公由石崖迁虎洞洋洞坑开基,及后在下蓝布购田置业。生四子:长子镇公迁五华;次子敏公迁入下蓝埔窝里开基;四子敬公留洋洞坑。五世遂庆公,生三子:暹公、回公、达公,其后裔至八世以前,大部分在石崖堡(今石崖、崇上、里湖、莲塘、新北村等)繁衍创业。那里一片平原,可开垦土地广阔。六世达公在坪巷(古称棉子坪)开基。七世隐灵在社尾开基。七世铎公迁入马埔岗(今步东)开基。耕织农业发展,人口得以繁衍,以内徙为主,初期外迁的不多。广东陆河廖氏多为兴宁廖氏德源公后裔,如廖赞福先生是由兴宁外迁的显赫宗亲,大企业家。又如惠州市通南实业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公司的董事长廖新东先生也是兴宁廖氏德源公裔孙,显赫宗亲。七世尧公(敏房)迁和平,后裔分布江西定南,聪公(忠房)迁宁新城南三角地,恭、瑛公(忠房)由下蓝埔迁坜陂东联(烟墩岗)下窝和飞鹅扁眼开基,至今仍有九天十八井祖屋和五六里路姓廖人的传说。(二)三世思聪公生三了:善庆公移五华油田,善禄公移江西南康,善成公失考。(三)三世思温公,由和山迁叶塘乌池石壁下万安围开基,生有五子:长子宗仁,其孙六世世钦迁宁塘凉溪,次子四世宗义迁叶塘龙角隆落基至今,三子宗礼迁叶塘龙坪朱石碑,四子宗智迁叶塘鸭池大井头开基。其后裔六世翁凯、翁灏、翁荣向汤湖山下、群星轩塘里、新陂下长岭发展。五子宗信,有三子,其中次子五世仲德迁新陂马岗开基,七世分支十二世奇芳迁赤巷口,长子仲兴,三子仲安仍留乌池祖屋居住。2007年江西上犹、南康20多人曾来兴宁寻根问祖。广东省惠州廖氏多为兴宁廖氏裔孙如廖仲凯一家是兴宁廖氏德源公裔孙。(四)三世思恭公,生三子:除志明失考外,志静迁梅县水车小立。志沂迁入水口小峰坑尾开基,一部分迁往江西省南康、上犹、崇义县。(五)三世思忠公,早期移江西南康县开基,生有三子:胜先、胜元、胜生。(六)三世思敬公,生三子:长子五郎,迁回梅县坜林坪,至五世亨生迁白渡崇山煲,六世念二郎迁梅县丙村;次子必达及其满孙万一郎迁往五华;三子法强迁湖南省江华县北乡。今广东省电白县、徐闻县、阳西、阳江廖姓多为思敬公后裔子孙。(七)三世思问公,生一子宗逊,迁往江西省南康县。(八)三世思难公,旧谱无记载。后裔迁四川、紫金、河源。台湾新竹县是兴宁“九思”中思难公的后裔子孙。(九)三世思义公,生四子:长子志颜,迁坭陂黄垌双寨子;次子志渊由石崖迁蓝埔河唇排,其后代五世明德在蓝埔耕读并重,后裔在当地迅速发展,开创新居,七世得仁从蓝埔迁石崖赖九窝,八世法宙迁坜陂毛公寨,三子宗桂不详;四子宗益迁江西安远县。公元1600年至1840年,裔孙们又以各自优势,寻求发展,再辟新路,分述如下:(一)三世思明公有二子九孙,而在兴宁的只有一子两孙,即四世志诚公及其长子遂良公,次子遂庆公。他们从和山迁石崖白墓前以后,由于当地水灾频繁,遂良公早期就转向宁江以东,如虎洞洋洞坑开基,再扩展至下蓝埔和坜陂烟墩岗,由于河东的地理优势和水利条件较好,得到安定和发展,逐步形成群体优势。反过来,又再向石崖方向扩展。中期,十世警山公和师山公,从下蓝埔雷公岭,先后迁入石崖二口塘和咀头;十一世继山公从窝里迁伯公凹。二口塘警山公后,□□世□□公又迁向宁新城南大南关。同时,十世静山公从下蓝埔迁至蓝埔社下;十世安山公迁至蓝埔莲花寨,其次子十一世逸台公迁入坭陂理中墩子上,十一世得琏(瑞台)公,迁向水口光华下官桥;九世宗安公、十三世运明公、十四世明敬公先后迁入新圩观丰径下;十四世裕人公从下蓝埔窝里迁坜陂竹桥祗,其后裔又有部分复迁下蓝埔。在永和大成岗子上,还有一支因下蓝埔水灾,前往当地承耕王侍卫尝田而落户的德昌公后裔,形成以下蓝埔为基地,向外地发展的群体优势。另一支早期在坜陂烟墩岗的两位七世先祖(英公、恭公),则向附近乡村和永和锦洞发展。八世碧琼公,勤俭致富,从下窝迁居湖陂头,有田二百多亩,独占湖陂一地,有什么“耕尽湖陂田,灌尽湖陂水”的传说。八世碧金公后裔、九世梦爵公在东联窑下开基,十一世逸泉公在蛇头咀,其后裔十五世朝旬公,又在村内三圳开基,十一世逸泉公后裔十三世笃公迁入文东村洋岗,十四世瑞(一)          (二秀公、瑞隆公在永和锦洞蓝乡开基,十六世绍金公、绍柱公又迁入坭陂黄耀塘。在宋声坪畲郑公坑,也有部分六世忠公的后裔。遂庆公后裔,则以新圩石崖堡内的白墓前,坪巷完子湖(六世达公)社尾高楼下(七世隐灵公)为基地,向附近扩展。据说八世琳公在白墓前重建二世祖水毁祖屋。十世满郎公先在魏公坝、后裔们在儒门前、坪上一带创业。十世南轩公三个儿子均离开石崖坪巷外迁附城,其中长子存志公迁刁坊圩东,次子存忠公迁福兴梅子坑,三子存愈公迁坭陂角塘羊麻桥开基。十二世成周公,从白墓前迁入周理坝。十二世文一、文二公从白墓前迁宁江河东船岗坝(今船添),文一公、廷和公后裔至今仍在船岗,少数迁宋声坪畲。其后,文二公之子,十三世廷优公又迁居新圩民新扬阁山,其后裔十五世标兴公又返迁船岗立业。七世铎公后裔十一世井唐公迁南木柯,十一世发泉公迁入茶星廖坑里。八世奉四公后裔迁石崖宫子前,其后十二世三郎公从宫子前迁水口官岭村创业,十四世源昌公从宫子前迁新里村方塘围。原住石崖莲塘的十三世旺昆公,迁往坜陂猪麻桥。以后,除留下长孙十五世子英公一脉外,本人及大部分子孙又迁江西南康县潭口镇。遂良遂庆公后裔,除在兴宁有所发展外,在这中期仍有相当多的后裔不断外迁,足迹近在五华、龙川、紫金、惠阳、连平、揭阳,远则江西省南康、上犹、崇义,广西荔浦等县。特别是清康康熙皇帝,于公元1671年,因四川动乱后,人口稀少,下令“移湖广填四川”时,光新圩等地举家移迁四川省新都、隆昌、丰都县、万县落户的,不下四十户。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蓝埔十四世廖明达移新都后发家致富,不忘祖宗,回乡敬祖的故事,现有后裔一万多人。本市廖飞虎先生是兴宁岭东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新生大企业家,是本市显赫廖氏宗亲。(二)三世思温公有五子(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信)八孙。早期以叶塘三口塘石壁下为起点,后裔向叶塘大井头、山下、龙坪、新陂马岗、下长岭、宁塘凉溪等地发展。由于地理环境和农业条件较好,得以安居乐业,文风日盛,八世至十二世先后出了八个秀才。并逐步在附近发展,如七世廷榷公后裔十二世奇芳公由米寨分迁赤巷口。七世尚文公,八世廷佩公从大井头迁往群星轩塘里下屋和上屋。七世会儒公迁叶塘胜青,十一世寅(绍螺)公从三口塘迁往同众村李塘开基,其后裔十七世瑞彩公又从李塘迁回三口塘老屋。宗义公后裔一直在叶塘龙角隆世代安居。五世仲安公的后裔在和山祖屋(或三口塘祖屋,待查),经过长期安居后,十三世仕玉公迁宁中竹丝湖,其堂弟十三仕芳公迁往叶南西山大岭下。宗仁公后裔在凉溪创业后,十三世惟顺公迁龙田洋岭高陂开基。十三世忠公后裔,即十四世荫义(敬裕)公八兄弟,除长兄荫昌公留凉溪外,其余均迁往龙田。荫义公善于经商致富,睦邻和亲,于宗祯年间(约1640年)创建大岭古龙岭围,荫义公以及荫章公、荫杰公、荫林公等后裔迅速繁衍和发展,除金星凉伞、曲塘外,合水富和、龙北茶亭(旧名黄塘)、石马洋门、黄陂径口、坪洋金坑、径南半径一带宗亲均是其后裔,有万余人口,人才辈出,不断涌现文才武将,兴旺发达。至今仍有大岭古左廖右廖的美好传闻。十四世荫光公则从凉溪迁入龙田高陂日塘开基,后裔有五六百人。另外,清康熙年间,有部分后裔迁入四川。广西南宁那龙镇廖氏也是兴宁思温公的裔孙。(三)三世思恭公有一子(志沂公)一孙(念二郎公)留在兴宁。早年一直在水口小镇安居乐业,约有一千多人口。至中期,十二世申魁公迁往刁坊罗坝赤岭下开基,目前人口六百人左右。(四)三世思义公有两子(志渊公、志颜公)三孙(清德、明德公、彪公)在兴宁。早期有五世明德公从石崖(也可能是和山,待查)迁往蓝埔河唇排开基,在相当长时间里,向蓝埔内地发展。九世普华公迁入白照墙,法庄公迁入下河唇排,九世法才公迁松树下。其十一世嘉宁公又迁水口洋槐石子岭,另有十二世可忠公迁观丰径下下湾,十一世于廷公迁大五塘。十三世日茂公迁下新屋,十二世心传公迁往石崖荷树下,其兄弟十二世心(问)公又从荷树下迁坭陂王村下村创业,还有九世法遵公迁宁新花螺墩开基,1958年建机场时移新村秦屋岭。十三世钦象公,从下蓝埔向虎洞楼下、梅塘扩展。十六世□□公从下蓝埔河唇排迁往坭陂新民陈廖屋。早期迁入坜陂寨下的八世法宙公和后裔,则一直在当地安居乐业。清德公后裔十四世如秀公迁入石崖社岭围,另有一支后裔从蓝埔白照墙迁入鲤湖村。广西贺县莲塘廖氏多为兴宁廖氏德源公裔孙。如全国百强企业正菱公司董事长廖荣纳先生是兴宁廖氏外迁的显赫宗亲。广西贺县仁义镇福安村架简寨廖氏也是兴宁廖氏后裔子孙。(五)另外,有一支彻房后裔,花公传下廿三世豹公,因父子先后来城南教书,遂从大埔县长教乡迁入义尚围开基,与德源公后裔一贯和睦共济,兴旺发达。经过四百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廖氏终于在兴宁大地根深枝繁,全面发展。在早中期,举几个发达致富典型例子:石崖堡十四世清卿公,靠手工业致富,五个儿子建五个大屋,创办就正小学,下蓝埔十三世景运公去连平经商致富,在家乡购置田产,周围有72面山岭之多,创办学校,设立公赏奖学,两位曾孙(仪廷、廖元)中了举人,十个后裔中了秀才。叶南大井头七世尚忠公,贡生,恩拔进士,官至上杭知县。在叶塘、叶南,先后出了廖坤玉等十多个秀才。龙田十四世荫义公,靠经商发家,置田五六千石,另有赏田六石,学田一石八斗种,加上崇文重教,子孙有十二个秀才。新于杨阁山廷优公后裔十九世炳章公,在畲坑有店九间,建“大夫第”二进四横豪华祖屋,远近闻名,支助其侄云涛公读书中举(文魁),共创村学,树起一代文风。再发展至近百年来,兴宁廖氏族人,更是人才辈出,军界有中将少将鸣欧、廖慷、廖淦、颂尧、中天、毓清、振军、廷忠、柏皇、树林;政界有浩民、立民、运新、立平、茂荣、新松、佛钦,其中县长廷锷、宗明、运桃、煌发、坤标、贵兰(女);文教界有英鸣、一鸣、应柏、子东、仕谔、可人、燕谋、万清、筑华(女),均贤、荣彬、荣昌、玉珍(女)、绍彬、浩泽;实业界有廖珠、廖坤、启文、俊芳、俊香、梓彬、焕群……等,不胜枚举。在族谱人物中,拟录近现代名人达230名,中级人才1650人。廖氏后裔还注意修德养生,长寿老人居多,目前仍健在的八旬以上长寿老人就达478人。本文特引用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一书的结论来描述:“他们是具有民族血统遗传,在辗转迁移下,被选择的强者,他们是善于适应社会环境,适应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选择下的适者。他们是耕读并重,刻苦耐劳、乐生迈进的优者。他们是敬宗睦族、发奋自立、冒难进取,大雄无畏的勇者。”注: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6月初3日,永定廿世廖鸿章(清进士翰林)来兴宁龙田金汤围(嘉球公创建祖屋)修谱,并为《兴宁廖氏族谱》作序。21年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兴宁十六世(思温公后裔)于宗公、十七世东珠公联合十六世(思明公后裔)缵晋、缵祖、十七世(思义公后裔)越、等六人,自费编印木刻《兴宁廖氏族谱》,由崇德公为一世,编至九思共十六代,九思以下由各房后裔另行续编。于宗公为谱作序,还创有廖氏源流诗一首,两百多年来,流传很广,深入人心。 源流诗(1770年版)崇德宗枝奕世长 兰芝光景发其祥琼宣四十一郎后 九子文兴花又昌昌生三子彻政敏 敏公五子三三郎次男仲远传安叔 两房分支四六郎四子德源兴建业 敬斋九思奔四方 廖氏源流歌崇德宗枝奕世长 兰芝光景发其祥琼宣四十一郎后 九子文兴花又昌昌生三子彻政敏 敏公五子三三郎次男仲远传安叔 两房分支四六郎我祖德源兴建业 敬斋九思立纲常 族德:爱国崇宗 尊老爱幼 和亲睦邻 诚信谦恭 开拓图强 勤俭致富 崇文重教 蔚成家风

zhxnwwm 发表于 2016/1/9 12:37

爱国崇宗 尊老爱幼 和亲睦邻发扬客家人优良传统作风与习惯!

陈二 发表于 2019/10/19 14:25

净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兴宁市廖氏史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