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玉 发表于 2014/9/13 12:55

兴宁原土著居民

兴宁原土著居民现在大多姓什么,分布于哪?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0:53

兴宁罗坝村和新圩镇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0:56

新圩镇大村鬼树窝崩岗南坡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0:56

兴宁绝大多数现居民的祖先是唐末五代以后迁入的。在这之前南迁的汉人仍落籍于兴宁者为数不多。唐末五代之前南迁的汉人可能不是现在兴宁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绝大多数现兴宁居民的祖先。据《兴国州罗氏家谱》记载,唐昭宗时(889~904年)罗昌儒为循州刺史,因唐末社会动乱,道路梗阻,流寓不归,遂落居于兴宁罗岭。罗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据的最早迁入兴宁的一姓。唐末五代之前曾迁居于兴宁的中原汉人现落籍于何地,尚有待进一步查考;据已掌握的资料,元、明、清三代,曾有兴宁人举族迁蜀。

补充内容 (2014/9/14 11:01):
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西安远人周三率兵进兴宁,与官军交战,持续3年。本县人民或死于战乱,或避难流亡,仅存20余户,编为2图附于长乐,由长乐知县习韶兼管。同年,兴宁驿迁于长乐南门河边,改名长乐驿。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0:57

兴宁绝大多数现居民的祖先是唐末五代以后迁入的。在这之前南迁的汉人仍落籍于兴宁者为数不多。唐末五代之前南迁的汉人可能不是现在兴宁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绝大多数现兴宁居民的祖先。据《兴国州罗氏家谱》记载,唐昭宗时(889~904年)罗昌儒为循州刺史,因唐末社会动乱,道路梗阻,流寓不归,遂落居于兴宁罗岭。罗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据的最早迁入兴宁的一姓。唐末五代之前曾迁居于兴宁的中原汉人现落籍于何地,尚有待进一步查考;据已掌握的资料,元、明、清三代,曾有兴宁人举族迁蜀。

补充内容 (2014/9/14 11:01):
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西安远人周三率兵进兴宁,与官军交战,持续3年。本县人民或死于战乱,或避难流亡,仅存20余户,编为2图附于长乐,由长乐知县习韶兼管。同年,兴宁驿迁于长乐南门河边,改名长乐驿。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1:01

这个要看看: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西安远人周三率兵进兴宁,与官军交战,持续3年。本县人民或死于战乱,或避难流亡,仅存20余户,编为2图附于长乐,由长乐知县习韶兼管。同年,兴宁驿迁于长乐南门河边,改名长乐驿。

当时只有20余户 足以证明大多不是原居民

liewyunghsin 发表于 2014/9/14 11:04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客家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客家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蛋民。蛋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1436~1450)年间,兴宁已有在籍蛋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蛋民。



补充内容 (2014/9/14 11:06):
瑶族在石马 已经被汉化了 兴宁历史畲族瑶族人地盘,大多畲族为蓝姓普遍 分布在新圩和宁新 坜陂笃陂蓝屋等

奉天玉 发表于 2014/9/14 18:28

顶!

老将军 发表于 2014/9/14 22:47

很难考证。

sffbb 发表于 2014/9/16 17:58

仇士良是第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兴宁人,那时是唐朝。后来五代南汉时,有个武婆,在兴城西郊建了个武婆城。北宋的罗孟郊,他的先祖是在南汉时代落居龙川的循州剌史罗昌儒。在宋代,陈南一、曾固、杨杞和廷坚分别中进士名留志书,他们的子孙应该都还有留在神山宁水间。

土著是一个时期性名词,住多少年才算土著?
如果你指的是客家人之外的居民,那么史书记载的有少数民族的瑶族和蛋家人曾在宋元明时期在兴宁有出现过。但他们也可能只是住一段时间的,他们可说是流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兴宁原土著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