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3/5/6 09:44

《氍毹印象》收录多张老戏单 每张戏单都有故事

本报记者王俭摄
  年过七旬的老戏迷钮二可自费印刷的京剧、昆曲老戏单集萃《氍毹印象》,在京城戏迷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书中收录了中南海元帅授衔京剧晚会、梅兰芳访日演出等一批珍贵老戏单,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5月3日,记者来到钮二可先生的家里,老人对这些戏单如数家珍(右图),交谈中也勾起了他不少陈年往事。
  戏单记录剧院变迁史
  《氍毹印象》收录了从1949年至1966年之间的京剧、昆曲老戏单,按照建国后戏曲的几个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部分。此外,还附录了各地剧团演出的精品节目单,总计有400多份。提起这个收藏老戏单的爱好,钮二可称2003年退休之后,受了资深戏迷杨蒲生先生的影响,前前后后积攒了一书柜,总共有2000多张。这次自费印刷的《氍毹印象》总共300本,从整理资料,到排版,再到送去工厂印刷,均由他一人完成,而成品则无偿送给了京剧爱好者和研究者。
  书中的每一张老戏单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故事,比如1955年9月中南海元帅授衔京剧晚会的节目单,“当时那个《甘露寺》的演出阵容也是空前的,聚集了梅兰芳、马连良、李多奎、姜妙香、裘盛戎等众多京剧大腕。”这个节目单上还有点酒渍,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当时京剧晚会上推杯换盏的情景。
  通过收集这些老戏单,钮二可也琢磨出不少门道,比如国家京剧院名称的变迁史,“从这些戏单中演员阵容可以看出来,最早是华北平剧院,到后来中央京剧实验研究院,再到中国京剧院,现在叫国家京剧院,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叫法。”
  网上买戏单不敢用真名
  在这400多张老戏单中,钮二可最钟爱的是一张“1956年9月3日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纪念演出”的节目单,他说:“这个演出被很多人看作是建国后京剧演出的巅峰,当年9月1日周恩来总理看后让大家第二天去中南海演,9月3日又回到了中山公园演出,几乎是聚集了当时最有名的京剧演员。”据记者了解,这三天演出的是《叭蜡庙》《锁五龙》《四郎探母》,演员则汇集了马连良、奚啸伯、尚小云等名家。在很多记录京剧往事的书中,这次演出的时间、人员等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今,这三天的戏单分别由杨蒲生、钮二可找齐了。
  提到这张老戏单的来历,钮二可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个节目单,我不敢用我的名字去竞拍,他们都知道我敢出价,我告诉好友多贵也得把这张戏单给拍下来。”钮二可透露,当晚为了这张老戏单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晨知道用800块钱拍下来后欣喜不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氍毹印象》收录多张老戏单 每张戏单都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