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3/4/28 08:41

男子学雷锋耽误本职工作屡被辞退 流落立交桥下

  新闻回顾:
  河南好人孙德坤23年学雷锋,却因做好事耽误本职工作屡被辞退,最后成了被救助对象,甚至流落寄宿在深圳立交桥下。4月26日,本报A12版、A13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记者 周广现 李一川
  实习生 李帅
  河南好人孙德坤23年学雷锋,却因做好事耽误本职工作屡被辞退,甚至流落寄宿在深圳立交桥下。4月26日,本报对此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数人在对他的善举表示可敬可佩的同时,也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孙德坤更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去做善事,而且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给他妻子、儿女更多的关爱。
  “孙德坤使命感如此强,到慈善机构工作会更好。”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
  网友发表看法:值得敬佩,希望他“理性”学雷锋
  “雷锋”失业的消息在网上持续发酵,很多网友认为孙德坤离岗救人这种做法太偏激,应更理性地去学雷锋。行善和工作其实并不矛盾,应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其实雷锋也是这么做的。
  @小崔说法认为,完成好自己工作,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人,雷锋也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的。有些网友的评论更为直接,揭示工作与学雷锋的关系。@渊博的小隐于市认为,让别人养活你,去当雷锋不合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孙德坤应先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再去帮别人扫屋。
  本报评论员黄普磊说,爱岗敬业也是一种契约精神,是信用社会的起码要求,孙德坤给别人打工却没做到这一点,是一种不认真履行合同的表现。为人处世,应先做人,后做事。
  本报联合大豫网对孙德坤离岗救人丢工作进行调查,共有400多人参与。超过53%的网友表示敬佩的同时,也认为学雷锋应当理性,应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帮助人。
  慈善人士建言:“一定要先吃饱饭,再去做善事”
  “作为普通人,做善事最好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北京工作的李守禄说。李守禄是信阳固始县人,他近年每周六、周日充当交通志愿者,每周抽出3个小时陪独居老人,被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授予“尊老爱幼爱心使者”。李守禄说,“绝对不会啤酒不送,去做好事。”因为,不送啤酒,就没收入,无法立足。
  河南在京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北京八里庄街道保洁员李高峰说,做慈善的人成了政府救助对象,这是一种悲哀,一定要先吃饱饭,再去做善事。
  曾经获得四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的河南红五月公益联盟负责人刘磊说,这几年,他之所以把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预防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公益活动中,是因为,他和妻子都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无忧。
  “可以看出,孙德坤非常热爱慈善事业,像他这样使命感强的人,如果能到慈善机构工作,既满足了他继续干慈善事业的需求,又给他一份保障,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结局。”在听了记者的情况介绍后,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这样认为。
  释疑
  专门帮孙德坤建慈善平台,尚不现实
  采访中,有人认为,孙德坤23年做善事,救助了那么多人,现在,他遇到困难,政府也不能当一个看客,应该给他提供一些帮助,甚至帮他建立一个助人的平台。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的李先生说,民政部门的职责是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人做慈善,但政府部门不一定要直接做慈善。现在孙德坤失业了,政府并不能要求哪个机构一定给他提供一份工作,也不能要求慈善机构给他提供工作。政府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专门帮孙德坤建立一个慈善平台也不现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子学雷锋耽误本职工作屡被辞退 流落立交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