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3/1/23 10:19

竹灯笼,唤起记忆深处的年味

  ●记者 陈潮华
  新春佳节将至,梅城街头的店铺卖应节商品的越来越多,大红的春联、吉祥的年画,把街道妆扮得热闹喜庆。而最有年味儿的,莫过于大红灯笼——春节挂灯笼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在上了年纪的人记忆中,当家家户户都点起红蜡烛、升起红灯笼的时候,就是过年了。
  昨日,记者走进梅城老城区,只见满街都是红灯笼,年味儿扑面而来。而最特别且最传统的,是中华街(以前称庙前街)店铺专卖的传统竹编纸糊灯笼。其中一间店铺的店主叫张宜昌,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街上扎灯笼的生意曾经十分兴旺,而现在就只剩下两家了。张宜昌的店是个老房子,里面有一方明亮的天井,一串串刚糊好的灯笼就用竹竿串着架在天井的瓦沿上晾晒,完工的灯笼则摆在墙边。
  张宜昌十几岁时就跟着父亲学做竹灯笼,以前生意好,一年可以卖几千只。时过境迁,现在一条街只剩两家这样的店了。“主要是工厂生产的红绸灯笼冲击太大,现在一年只能卖几百只。”他说。
  张宜昌向记者介绍,现在竹灯笼主要用在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中:过年时客家人的老屋大门口要挂大灯笼;比较大的屋门则要挂更大的潮2号 (如市塘唇彭屋);而门口有柱子的大门则要挂潮头号(如虹桥头张屋)。除此之外,添丁要用花灯,升龙转火要用手灯……
  年逾六旬的张宜昌拿起一个编织了一半的灯笼坯,向记者示范收口。只见他手指飞快地挑动竹篾,一会的功夫,一只竹灯笼就收好了口。“做灯笼时,细软的竹篾要用节长的绿竹手工制作,要有很好的手艺,会的人不多了。”张宜昌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进行定型、糊纱纸、写字等工序,一个灯笼才算做好了。
  记者看到,竹灯笼上用红漆写的“张”、“彭”等字端端正正,大方美观,而特别的是,写字的笔却是用竹子做的。张宜昌告诉记者,写灯笼字,一定要用这种特制的“竹笔”。这种笔是用锤子把竹管一端锤成毛状制成的,写字效果特别好。张宜昌说,锤竹笔和写字的本领也是从小父亲教的 。 “全是手工活,现在没有人愿意做了,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他感叹道,现在家里也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会做,“这手艺要失传了”。
  张宜昌用竹笔在竹灯笼上写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竹灯笼,唤起记忆深处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