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2/9/27 10:06

红色土地上的绿色商机——梅南和龙岗马图发展生态经济见闻

  ●记者 刘奕宏
  梅县梅南和丰顺县龙岗马图村,两地毗邻,拥有光荣的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光荣源于同样艰苦的地理条件,崇山峻岭,林木莽苍,成为革命者播撒和保存革命火种的选择。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两地的群众从当地丰厚的生态资源中,因地制宜致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日前,记者深入当地采访,看到这片红色土地,潜在的绿色商机正转化为发展成果。
  种茶:向山进军培育品牌
  梅南和马图两地群众均有种植绿茶的悠久历史,过去存在规模小、种植标准不一、缺乏包装的问题。近年,一些在外经商的企业家,敏锐捕捉到家乡拥有的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回乡投资,推动当地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记者来到马图村采访,这里有个马山生态茶园基地,正是由企业家饶富强5年前回乡投资兴建的“企业+基地+ 茶农”的综合性茶叶企业,带动全村870多户茶农的发展。现在,全村种茶面积近8000亩。
  在马山生态茶园基地,记者看到茶园是“远看一片林,近看一片茶。”原有植被特别是乔木被保留下来,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茶园迥异。茶园的管理者表示:“让每一株茶树上有遮荫,下有覆盖,保持了环境湿润,可降低虫害侵袭,真正做到天然有机无污染茶叶。”原来,企业负责人曾到杭州西湖旁的龙井茶主要产地梅家坞考察,借鉴和引进这一“绿色、生态、环保、安全、有机”的经营理念,利用人工开垦,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原有植被。
  “茶叶是质量标准要求很高的行业,如何保证茶叶的质量?”针对记者的疑问,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是加强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以技术指导农户,提高绿茶生产的科技水平,确保所产茶叶达到无公害要求;二是公司自身建立高品质的种植基地,选择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开发建成1500多亩,使核心产品得到质量保证。”该公司基地已成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示范点。
  梅南镇九龙村也是著名的绿茶生产基地,接待我们的是村干部李昔光,他也是一位种茶大户,并承包挂钩扶贫单位市社保基金局帮助建起的茶叶加工厂。据老李介绍,一段时期,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随着茶叶种植效益的显现,不少村民回流创业,依托山地资源,村民种茶、养蜂,农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目前该村已成立梅县梅南九龙绿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和梅州市九龙绿源农产品公司,高山绿茶的种植面积逾600亩。
  目前,梅南镇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规划,在九龙、北洞两个村推进茶叶基地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深化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人文:宝贵资源有待整合
  梅南和马图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除了茶叶、蜂蜜外,竹制品、竹笋、山地鸡、南药、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非常大。农产品的销售除直接对接市场外,通过旅游开发,促进农产品的宣传包装和就地消化,也是一个辅助渠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两地作为当年红四军和东江红军活动地区,是许多革命家和革命烈士战斗过的土地,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梅南圩镇至马图村的路线上,分布有杨万里吟咏十里梅花的滂溪,而梅南的暗角现仍保存有一二百年树龄的古梅,滂溪还是著名学者、南社诗人古直的故乡。由滂溪进入罗田下村,这里是保持古朴风貌的客家古村落,保留数十座传统的客家民居,有象征客家人文的楣杆石和乾隆年间的牌匾。南社诗人朱骞的故乡就在这里,另一位同盟会员、南非侨商朱印山的故居也坐落其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屋宇题字的手迹依然保存。而罗田上村则是著名象征派诗人、雕塑家李金发的故乡,诗人留下童年生活足迹的承德第基本完好。
  据记者了解到,这条线路目前吸引观光的主要是一些自驾车游客、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和一些喜爱野外活动的驴友,像马山茶业有意识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企业还比较缺乏。
  从马图回程路上,汽车穿越南坑翠绿的竹海,这片土地正在蓬勃发展的绿色生态经济在记者脑海盘桓,假以时日,精致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或将为当地群众的增产增收带来更大的实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土地上的绿色商机——梅南和龙岗马图发展生态经济见闻